从前天开始,我莫名进入到了一种郁闷的状态。
总之就是在考虑每件事存在的意义,尤其是我工作的价值。目前得出的结论是,之前的很多工作,有价格,没价值。尤其是更媒体相关的行业,是不是让人哈哈一笑就算是价值呢?是不是让消费者掏钱买了这就是电商的价值?抖音让那么多人像上毒瘾一样黏在里面,他娱乐了人们也同时扼杀了他们的头脑,让他们冷静之后陷入更深的焦虑吧,因为时间不知不觉都花没了,这叫做什么价值?或许企业主觉得这是价值,因为他们可以多一个平台捕捉用户然后给用户输送产品广告了。但我觉得这不是正确的价值。
我不是说广告不好,毕竟广告的初衷我认可的,不然也不会进入广告。我认为,广告是更轻便的艺术,兼顾了文化和商业的表现形式,让高质量的对人们有用的产品进入大众的视野。
但现在的很多营销,我不是很懂,成为业内认可而大众不知的东西有价值么?成为大众吐槽的对象,有价值么?还是说在现在这个世界,只要能做到娱乐大众,就是价值了???这不就是段子手、靠炒作的演员、各种追热点的广告公司目前做的么?
或许这样讲有些悲观和极端了,那换一种方法,让大众感到开心,可以暂时忘记工作和生活的痛苦,这就算是价值了么?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治标不治本呢,我为什么不能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帮助大众呢?真正解决一些人们的需求。
万物过犹不及吧,就像电商,一开始它真的是解决问题的,让购物更加方便,让小的商家增加了曝光使生意更加好做了,但是这条路走着走着就不对劲儿了。平台建立起来运转顺利之后,大的品牌进来了,同时带来了电商营销,tp公司,MCN,销售商品不够,甚至希望过度销售,在人们不需要的时候也要让人们掏钱,于是这就变成了一种绑架。平台助纣为虐,或者说他才是真正的纣王。大数据平台开发得更加准确的推送,收割最目标的客户,同时向品牌或者小商家收各种活动的报名费,产品坑位的费用,不管品牌是否卖得好,卖得不好平台还要说商家的过错,对于顾客而言,广告更多了,本来可以不买的东西由于总是有推送在眼前晃,把持不住,然后就买了,于是家里东西更多了,钱包里的钱更少了,自我长远发展变成了即时享乐。且不说这是自制力的缺失,但是从物质角度来讲,这样的一小笔一小笔的钱积攒起来或许可以是这个人的事业启动资金,然而现在由于疯狂营销和自制力缺失,没有了。自制力是需要个人毅力的,但是疯狂营销难道没有罪么?这个罪过不止是对顾客的,也是对tp公司和电商营销公司的,伤了顾客,tp和营销公司的业绩才好看,顾客不买账,那么tp和营销公司的kpi注定难看。
都说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那中国呢?我觉得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对物品的需求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但是对于自己能力的渴望却并没有很强盛,这就出现了“我的能力配不上我的欲望”的情况。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宁肯在wb和朋友圈转发暴富和好运的帖子,也不愿意为自己的未来做个规划或者多学点什么技能。
中国进入了高物质欲望而低精神欲望社会吧。
同样,谁,能革电商的命呢?
我倒是不认为代替上一任需要非常了解上一任,因为非常了解电商不见得有更新的思路,因为他的思路会被常年的电商禁锢住。就像《小鱼儿与花无缺》中的神功第九层(最高层)的练就要素,就是要求一个完全没有武功的身体,这才让杨雪扮演的反派姑娘有了可乘之机。
但同样的,如果创业,只盯紧这些在某些领域成功的大企业并把他们想像成假想敌也是没有用的,因为我真正想解决的问题是大众的问题,而不是打败对手。搞清楚谁是问题关键很重要。
我的文学功力不够,没有像学者一样进行深入的社会研究,但是我也知道很多记者和学者的终身遗憾,就像上海交大社会学系教授陆铭在全书的最后说的,大意是,即便我知道,我说出来,但也可能没有用,我没有办法推进实现,这是学者的悲哀。《血钻》里的女记者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即便我写了文章也发表了,但是直到这个消息的有能力执行的人不作出行动,那么受苦的人依然在受苦,对于战争区的难民,一点用都没有。
如果乐观点说,还好有人能说出来,怕就怕像《神们自己》里说的:
面对愚昧,神们自己也缄口不言。
但我不想做神,不想做学者,不想做没有力量实现我心中所想的人,我只想做一个能为这个世界做出点贡献和价值的人。我希望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比我来时的世界更美好,而我为她的美好做出了尽可能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