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偏爱耳朵和眼睛,却忽略了内心的思考和怀疑。亲耳听到、亲眼看到就是事实吗?特别是面对他人的质疑时,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所见所闻,期间的一些怀疑也荡然无存;这是一种什么逻辑,仔细想想就明白了,你只是不愿意被人怀疑,跟这件事是否是骗局毫无关系。
我父亲前段时间遭遇了一场骗局。《老年报》发了一则广告,声称是《青岛日报社》督办的一场活动,针对青岛地区的老年人发放福利;老父亲是怀疑的,于是给报社打电话落实此事的真伪,得到的回应是工作人员不清楚此事,好像没有这项活动;但是他还是去了。
因为一个认识的老太太,信誓旦旦地说是真的,不容置疑,而且还帮我父亲交了100元的费用,于是就去了。据我父亲说午餐个定位很逼格,举办方花了不少钱,厂家的一位领导陪同就餐,真诚地表达了这次优惠活动的力度,是努力为大家争取的,享受记者的待遇;饭后领着大家参观了生产车间,居然是国营企业。可想而知,这些可爱的老人纷纷掏钱,购买他们优惠的阿胶产品。最高的竟然花了4万,我父亲交了5000定金,买了2万的产品。结束时,举办方把购买产品的老人,连带产品一起送回了家。
原本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谁知道产品出现了问题;包装太差,没有OTC认证标记。其中一位正义感爆棚的老太太给我父亲打电话,说要追究举办方,并要求赔偿两倍消费金额,这件事不处理好不能算完。我父亲和这位老太太陆续给举办方相关人员打电话,要求赔偿,马上办理退货、退钱。上当的老人当中,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服用这些三无保健品,并没有丝毫怀疑。办理退货、退款后,我父亲也就不再参与此事了;但是那位老太太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要求厂家公开道歉,赔偿精神损失费。
事情到此就告一段落了。问题是,如此拙劣的骗局,竟然能让老人们前仆后继地参与,心甘情愿地接受欺骗,这就值得思考了。关键点就是,他们认为自己所见所闻都是真的,没有欺骗的成分。其实呢,上当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欺骗自己,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了,没有看清骗局的背后逻辑。欺骗者的话术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一般人是经不住他们洗脑的套路,是他们的“真诚”、现场“真实”地演绎打动了老人们。
《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2021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等收入、有经济自主性的中老年人受骗比例更高,为67.3%。被骗的主要渠道是朋友圈(69.1%)、微信群(58.5%)以及微信好友(45.6%)。当然,未来的手段还是会层出不穷,只有学会看事情背后逻辑的思维,才能避免上当。
“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心。”一切免费的背后逻辑是消费,一切福利的背后逻辑是陷阱,一切免费的午餐都是套路。郭德纲跟柳岩说:这里哪有“套”什么事?背后的逻辑是,社会上混,全是“套”的事;上套的原因,就是你的需求和贪婪。
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