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今天我们继续聊桦泽紫苑的《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上期节目我们给大家区分了“信息”和“知识”,还告诉了大家读书的好处,但我们也留下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众多的书籍中挑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书,并且从中有所收获呢?
在这本书中,作者就说过一句话,他说:“多读书并不能改变人生,能够改变人生的是读了多少对自己有用的好书。”那如何与这些对自己有用的好书相遇呢?
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才能最终找到,那你可能会说,那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啊!没关系,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经历来给大家讲讲如何选书。
首先,我建议你做三件事,分别是关注一些读书博主、购买某个电子阅读平台的电子书会员、每周至少去一次书店或图书馆。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为什么要关注一些读书博主呢?因为他们的阅读量一定是远远超过你的,而他们为了能够让自己有更高的热度,吸引更多的粉丝,一定会尽他们所能把那些好书进行拆解,让大多数人都能听得懂,他们的解读未必是最好的,但最起码能让你了解到那些书的大致内容,从而帮助你大致判断那些书是否对你有用,如果有用,接下来你就要干下一件事,那就是购买某个电子阅读平台的电子书会员。
我们听别人介绍一本书,一旦感兴趣,往往就想看看,可是如果我们总是一时冲动下单买了纸质书,难免会出现书到了之后一读,发现和自己想象的大相径庭,而且从你下单到收到书往往会有好几天的时间,你的读书热情可能也会下降,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购买一个电子阅读平台的电子书会员,与纸质书不断提高的价格相比,你会发现电子书会员实在是太便宜了。当你听到某个读书博主的介绍对某本书感兴趣之后,立马去读它的电子书,因为你是会员,再加上很多书籍都有电子书,往往你可以很方便地浏览书籍的内容,当然这个时候你就不需要从头往后读了,只需要看看目录,直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节去读,读上几分钟,你就知道这本书到底适不适合自己了,如果适合,要么你把它的电子版读完,要么下单买一本纸质书去读,这样你就有很大概率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因为我一直觉得,一本书适不适合自己,只有自己去看了才知道。当然,既然你已经是电子书会员了,那么你也可以关注那个平台新上架的电子书,以及里面的各种排行榜,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在里面寻找感兴趣的书,然后点进去,还是像我们刚才的方法一样,先看目录,然后跳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读上几分钟,从而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好书。
我推荐大家每周至少去一次书店或图书馆也是同样的意思,在那里你可以和更多实体的书相遇,并从中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书。在这个时候,作者特别提醒我们,我们去书店,总是会到“本周畅销书”或“人气图书”之类的书架去看看。但是,我们买书的标准应该是“自己是否感兴趣”,与别人读不读没有什么关系。“大家都在看,所以我也必须看”——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是啊,名著也好,畅销书也好,都只能代表别人对那本书的看法,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必盲从,当然,就算自己看不进去,也不要怀疑自己,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其实,有些书本身就有些门槛,还有些书可能确实离自己太过遥远,所以只是缘分未到罢了,不必逼自己看,放到一边,也许哪一天就想看了呢?如果那本书真的是经典的话,一定是常读常新的,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你翻开那本书,突然就读进去了呢?很多时候,我们抱怨自己怎么总是遇不到好书,但我们真的反思自己,就会发现,其实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去寻找,根本没有去有意地创造自己和好书相遇的机会,不是吗?一旦你开始阅读之后,你一定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作者,喜欢的书,所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去读你喜欢的作者的其他书,以及这个作者在他的书里面提到的对他影响很大的书,这也是你挑选好书的重要方法。
聊完了如何挑选好书,接下来我们再聊聊如何读好书。
首先,我们来聊聊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我认识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一些曾经买过的书却一直没有读,让它一直放在书架上落灰,如果你问我们,既然不读,为什么当初要买呢?我们可能会说,我当时买的时候确实是想读它的,就是后来事一多,一忙,没顾得上读而已。
其实这都是借口,真实的情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被更多新的事物所吸引,逐渐减弱了对那本书的兴趣,因此将看那本书的优先级排到了最后,所以才一直没有读,可是我们又怎么能保证自己感兴趣的新事物对我们的价值一定比那本书更好呢?
我们不能保证,可是我们似乎天生就是喜新厌旧的,而且总会自己骗自己,觉得买了就是读了,这就跟我们平时在手机上收藏各种文章一样,当时想的是我先收藏了,有空再看,结果很奇怪的是,我们明明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都很多,却好像一直没有空去看自己收藏的东西,时间久了,我们甚至连当初收藏过这篇文章这件事都忘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建议,那就是如果我们因为自己感兴趣而买下一本书的话,就要在买书之后马上开始阅读。最好是当天就开始,实在不行也要保证第二天开始阅读,确保自己的兴奋感还没有完全丧失。
在兴奋感的状态下读书,由于大脑分泌的多巴胺,书中的内容会在脑海中留下强烈的记忆。
“先买下,等有空了再读”——有些人总是怀有这样的想法,但这种阅读方法基本上不会留下什么印象,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你发现你好像一直都没有空,于是那本书就被你束之高阁了。
最后,我们来聊聊如何输出。之所以聊这个话题,是因为大部分人读书之后都不会实践书中的内容,只是通过读书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虽然满足求知欲也是读书的一个目的,但如果仅仅止步于此,那么即使读100本书也不会对现实有任何改变。
我们追求自我成长,可是自我成长的实现不仅需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内心,更需要改变自己的实际行动,并进一步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
如果以这种方式去读书,就会使自己不断地得到成长,过上幸福的生活。在这本书中,作者就给我们分享了他一直在做的4种输出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① 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用笔在重要的内容下面画线;
② 给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向别人推荐你读过的书;
③ 将读书时的感想、发现和名言名句写到Facebook和Twitter上,与别人分享,对应到我们就是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上;
④ 在Facebook和邮件杂志中写书评或摘要,对应到我们就是在朋友圈、微博和豆瓣上写书评或摘要。
我们之所以读过就忘,就是因为读完之后没有输出,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以上这四种输出方法,就可以极大地强化自己读书后的记忆,所以作者的所谓读书“过目不忘”的本领是怎么练出来的啊?就是通过这些方法不断地输出,从而加深了自己的印象。因为每一次输出,你都必须在脑海中重新回忆和处理那些你在书中学到的知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把你脑海中一个个知识碎片拼合在一起,形成知识晶体的过程,你输出的频次越高,输出的方式越多,你对它的记忆就越牢固,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说,我记性比较差,而且我读书慢,所以可能读完一本书之后,我大多数内容都忘记了,那我输出的时候,可能就要重新去阅读这本书了,这样效率是不是太低了?不瞒大家说,这也是我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就还需要学习如何做笔记,这是当今的我们一定要具备的一项技能,关于这一点,下期节目我会专门通过一本名叫《第二大脑》的书,来给大家详细讲解,敬请期待。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本期书单:
1.《过目不忘的读书法》,桦泽紫苑著;
2.《第二大脑》,涂子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