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
在诗《未选择的路》中这样写道: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深入心灵,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也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十多年来,随着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的杰作《少有人走的路》持续热销,
“少有人走的路”这几个字,几乎成为心理治愈的代名词,
很多小伙伴估计都听过本书,
乍一听,以为是如何做选择或者关于孤独的书籍,
实际上,本书的核心就是要治愈自我,走向心智成熟的这条路,走完这条路,你需要自律,学会爱,学会成长与建立信仰。
这里挑一些实在有用的,先帮大家一览精华。
01 忠于事实-构建你的人生地图
我们对于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人生地图一样,
凭借这张地图,才能很好了解人生的地形,沟壑,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与道路,
如果地图构建正确,人生就会清晰,心理也自然安稳踏实,
但如果构建错误,则难免跌跌撞撞,内心坎坷。
遗憾的是,我们生下来并没有地图,大多数人都是要自己绘制地图的,
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凭感觉或者处境绘制的,贫穷的时候,地图就绘制的暗淡,有钱的时候,地图立马就充满光辉,
比这更要命的是,一直抱着残缺的人生地图不放,与现实脱节,这是很多人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
拿原生家庭问题来说,这个现象确实存在,但对有些人来说,问题也在于他们自己,
他们还是抱着小时候的世界观和心理来看待原生家庭,这就是在一直抱着过去的地图不放。
实际上,当你进入社会,原生家庭的接触与影响都会越来越少,原来解决不了,看不清的问题,其实长大后,都是可以解决的。
人不能一直在某个阶段的地图中一直走不出来,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生分为8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危机与主题,当我们进入下一个阶段时,就要以新的,修正的人生地图来面对,这样才能更加的成熟淡定。
02 自律的人懂得承担责任与延迟满足
书中将承担责任的两种极端心理,一种叫做神经官能症,就是那些不断给自己过度责任的人,
一种叫做人格失调症,就是不愿意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
这两种人,前者折磨自己,后者折腾别人,
小伙伴们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处于两者之一,
真正自律的人,懂得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也懂得拒绝那些不属于自我的责任。
自律的人都懂得延迟满足,书中这样说道: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
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当然,延迟满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最好的方式还是,从小就养成好的习惯,
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能立即得到的人,长大后很难做到延迟满足。
03 真正的爱——心智成熟的爱
作者在书中是这样定义爱的: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首先真正的爱,不仅爱别人,也爱自己。爱自己的人,才会,才有能力爱别人,
爱自己和爱别人两者并不冲突,只会爱别人的人,经常会失去自我,到最后发现,那也许只是一种欲望罢了,
其次,爱是一种意愿,不仅包括语言,更包括行为。只是甜言蜜语,没有任何行动,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而已,千万不要当真,爱不仅是名词,更是动词。
由于真正的爱是一种扩展自我的体验,所以,它与自我界限密切相关。
在爱的过程中,我们感觉自己的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
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希望对方能够成长,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促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心理学家把这种状态称之为“精神贯注“。
当然,精神贯注其实就是坠入情网了,不过要小心区分,不要被表面迷惑,尽量找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要不然,过后可就说不准了。
以上的部分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杨幂曾说过,
我特别喜欢《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它会让你的思维豁然开朗,开辟一种新的思维和思考问题方式。
确实,看完本书,对于心灵与思维都是一种提升,
也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
这里是常青的成长之路,觉得不错的小伙伴记得点赞关注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