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翻转的结局。但,有一幕幕的回忆,有一丝丝的怀念,有一阵阵或伤感或甜美的情绪。从八零那个年代走过,我们都会有一个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
“这孩子闹不闹啊!”于童的大娘问小姑子。
“白天还好,要么吃了就睡,要么就自己能躺上一会儿,也不怎么用抱。晚上得喂上个三四次奶,不过晚上有点儿爱哭,有时好像有什么不是心思似的,不知道因为啥就哭一会儿,但哭的不厉害一会就过去了,要不就更省事了!”于童老姑于成艳说。
“这就已经很省事了,我们家的于亮你是知道的没把人给折腾死!”于童的大娘说。
“是啊,看着这孩子就省事,醒了也不哭,胆子还大,看都这么半天了,咱们这么多的人,这对大眼睛就这么的转着看,也不哭。哪里像于童小时候,那个叫人不省事儿,别说有点儿动静了,不白瞎的说有点风声都能给他吓哭了。”妈妈说的这些话,很不让于童高兴。妈妈提这个于童小时候爱哭的事他本人虽然不知道,但他也已经从叔叔大爷们那里得到了证实,是真的。所以,这是让于童好没有面子的事情,屯子里的小伙伴也总是拿这件事来嘲笑他。因此于童一听妈妈又提这个事情,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嘴一撅说:“妈,别没事总拿我比,老提这个事干啥啊!”
“看看于童还不乐意了,你妈妈可是没有说假呀,当时我也是看过你一段的,我可知道你的厉害,真是没把个人给折腾死了,那时你们家的那个挂钟都不敢往屋里挂,每半个小时打一次点,你就必保每半个小时哭上一阵,最后你爸没办法了,把钟挂到西屋去了,你这才消停了一点儿。”看着于童不高兴的样子,于童的大姑也在一旁像说笑话似的笑不滋儿的说。
“不理你们了!”于童一撅嘴,把头又低了下去了,只顾的看着地面。
小时候的事情让人总是觉得很奇怪,于童总是经常这样想。小的时候,大人们、小伙伴们总是拿他爱哭的事说事儿,总是讽刺他、嘲笑他,这总是让他心里难受的不行,总是恨自己怎么那么的不争气,怎么从小就不争气呢。有时候他想这些的时候,甚至会想老人们总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许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了。这种难受的想法在他的心里充斥了很多年,尤其是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可是,当他长大成人之后,他再想起他小时候爱哭的事,他突然发现,在他心里充斥了很多年的那种难受的想法却早就没有了,而且不管他去怎么去想,那种难受的想法也不再回来了。去想想小的时候被人讽刺或嘲笑的情景,也觉得不是一件什么没有面子的事了。更让他有些奇怪的是,有时,甚至他自己都会拿自己的那种窘事来自嘲一下,公开的在大庭广众下说上一下。要知道这种事在小时候就别说往出说了,就算想一想他都会觉得羞愧难当。对于这些,这样的变化有时想想似乎有点儿明白,可细一想又不是很明白,反正总是很奇怪。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古怪与魁力吧,总是让人明白,却总是不明白。
“哎——,成艳,听说你生孩子是什么——叫什么剖腹产?”于童的老婶儿对于童可是没有什么兴趣,她对剖腹产这个本来是那么遥远可现在却又这么近的事情是非常的感兴趣,自从听说小姑子是剖腹产生下的孩子,早就打算好好的问问了。
“对,说说这个剖腹产!”“对,说说,听说这剖腹产,真的要在肚子上割一个大口子!”“是啊,听起来可真是够吓人的!”一听于童老婶儿提起了剖腹产的事儿,大家都觉太新鲜了,以前听都没怎么听说过的事情,居然已经发生在自己的家人身上了,于是就七嘴八舌的问,眼神里还都放出那种惊奇的光芒。
“你们新鲜,我还不是一样新鲜,孩子没出生的时候,说我的胎位不正,得剖腹产,真的是没有吓死我,这在肚子上割一个大口子把孩子拿出来,这还能合上吗。说不好听的,孩子是拿出来了,我还不完了。”于成艳在一束束惊奇的目光中笑着说。
“那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怎么做剖腹产的,我们和你一样想的,在肚子上割一个大口子,那人还能好得了!”于童老婶儿显然比其它对这个更是感兴趣,像是急得不行的问。
于是于童老姑于成艳被大家像星星捧着月亮似的围在了中间,把自己剖腹产生孩子的事说了一遍,听得大家无不惊奇,眼睛瞪得溜圆,嘴张开了合不上。
那时候已经是八十年代中期了,虽然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民的生活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当时大部分人还是在为了解决基本的温饱奋斗着。那时的话讲钱是省出来的,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医疗与卫生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剖腹产生孩子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可是,在当时的那个东北农村,还是不能那么快的跟上形势的,再加上一些老思想,所以生孩子当时还是在沿袭着老的习惯,屯子里有专门以给别人家接生孩子为营生的接生婆,要生了,把接生婆找到家里按乡下的传统接生方法,然后孩子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那时候政府已经开始鼓励大家生孩子要到医院去生,说接生婆的那种传统的接生方法会造成产妇的伤亡,会造成婴儿的伤亡,说土法接生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但去医院去生孩子那是需要很多钱的事情,虽然说到医院里去生孩子可以保证母子的安全,还有这种好那种好的,可也没有几个农村人愿意去医院里生孩子。
于童老姑的条件也不比别人家强,观念也不比别人家先进,本来也是不想去医院里生孩子的。刚怀孕的时候就已经和屯子里的接生婆打好招呼了。可是,就在于成艳跟接生婆打过招呼之后没几天,于童老姑夫张林父母家来了个远房的亲戚,一个女的,岁数挺大了,按辈份张林得叫姑姑。这个姑姑的职业是大夫,还是县里医院的妇产科大夫。来了一听说老侄子媳妇怀孕了总是要看看的,再加上职业本能,给于成艳看看这,又查查那的,说不错这身板子,肯定能生个男孩子,可把张林的父母给乐坏了。在临走的时候,于童老姑夫的这个姑姑一再和张林嘱咐说到时候生孩子一定要到县里的医院里去生,现在医院的医疗水平已经很高了,能绝对的保证母子平安,千万不能在家里生,土法接生不安全。张林没说什么,张林的父母却说那可得花多少钱啊,去县里医院生孩子他们可生不起。张林的这个姑姑就说,也用不了多少钱,医院不是有她呢吗,他可以帮忙安排一下,再说多花点儿钱就当买个母子平安了,也值了。她说的这话也是不错的,那个年头,因为生孩子母子不平安的事有的是,于童大姑家就曾经夭折过两个孩子。听了姑姑这么一说,张林和他的父母也不便再说别的,便诺也不诺的答应了,可这姑姑走了之后,谁也没再把去医院生孩子当上一回事,便都给忘了,那个已经联系好的接生婆还时常的来看看于成艳的情况。可他们忘了,还有人记着,那个远房的姑姑还真是个热心人,几次让人捎过信来说一定要于成艳注意身体,多吃点好的,如果感觉什么地方不舒服了,千万别在农村看一定要到医院里来,她帮着瞧瞧,还特别的嘱咐生孩子可不能在家里生。
可就是这样,张林的父母也没有打算让儿媳妇到县里的医院去生孩子。于是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一转眼可就真的到了要生孩子的时候,接生婆来家里的次数也多了起来,看看也是很专业的,让家里准备些这个,又准备些那个的。可是,就在于成艳快要生的那几天,张林的那个远房的姑姑热心肠的亲自来到了家里,说自己按预产期计算,这些天老侄子媳妇应该快生了,过来看看,不行就带着她住到医院去。弄得张林家好是不好意思。张林的姑姑给于成艳简单的一检查说,这不是马上就要生了吗,怎么还在家里呆着呢,得赶快去医院,要不就生在家里了。这回张林的父母就不是不好意思了,而是有些为难了,本来是想把这个远房的妹妹给敷衍过去就得了,谁知道她还来真格的了,还亲自来了。一边是紧巴巴的钱,一边是母子的平安,张林的父母真是有些为难了。结果,老头老太太被这个远房妹妹给一顿的数落,数落得一点儿脾气没有了。最后,只好把心一横,把儿媳妇送到了县上的医院,钱花了再挣,再说还有他这个姑呢,也花不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