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那为什么是这两种食物呢,为什么没有说其他食物?为什么冬天吃萝卜,夏天吃姜?为什么就不用找医生开药方了呢?
接下来我将从中医基础理论的角度解释这三个问题:
1、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为后天之源,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水谷第一站都是要来到胃里,在脾胃运化,转化为气血津液,然后输布到全身发挥作用。这也说明了能吃是福的道理。
早在秦汉时期,医家就十分重视胃气的保护与脾胃的调养。《黄帝内经》中提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食谷入口,泄注止,则虚者活”。
《伤寒论》中,张仲景处处以脾胃为本,保胃气扶正的思想贯穿其中。而金元时补土派的出现,更是说明了医家对于脾胃的重视,补土派医家极其重视胃气和饮食调护。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而萝卜与姜都是养胃且生活中易得的食物,故“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中,不管是理解为冬天多吃萝卜,夏天多吃姜;还是理解为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人们应多吃萝卜与姜,我们都能发现这句话重在强调:饮食中我们应该重视脾胃的保护。
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医家关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众说纷纭,根据字面意思就是在春夏季节应当顺应春夏生长这个属阳的特性养人体的阳,秋冬营顺应其收藏特性养人体之阴。
此外,还有其他医家根据阴阳互根、阴阳平衡、“养即制也”等角度进行分析“冬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涵义。而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萝卜偏寒凉,所以冬天要多吃萝卜,姜偏辛温,所以夏天应该多吃姜。
3、寒热性质与饮食习惯
俗话说:“病是吃出来的”。这个吃可以使短时间内迅速致病,也可以是长时间的积累慢慢致病。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常常看到有吃冰激凌、喝冰啤酒来解暑的人,这样虽然享受了一时的痛快,但对我们的脾胃来说,却是一次较为强烈的冲击。
“阴平阳密,精神乃治”我们讲求中庸之道,凡事过犹不及。而夏季环境炎热,人们很容易贪食寒凉的食物。
如果突然进食了寒凉的食物,就相当于寒邪直中于胃,对于胃来说,这是一个内部环境的骤然改变,很容易损伤胃气,出现一系列突发的疾病。
而如果长期不注意保护脾胃,只注重一时的快感,身体好的人可能没有一个立即的病理反应,但那是因为他胃气充足还有损伤的余地,这也并不代表身体没有问题,当有一天机体不能抵御外邪,那么疾病就会显现出来,很多慢性病都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所以在夏天也要吃一些热性的食物来平衡人体与自然界的阴阳,少吃冰冷刺激的食物减少对胃气的损伤。冬天则要吃一些滋阴的食物,也是此理。饮食正确,身体健康,这样的话就可以少找医生开药方了。
文字来源:小精豆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责编:艫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