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感悟:
无才可去补天,大青峰梗下作静静地守候,直到有人点石成人,幻化到一温柔富贵乡,从此开启了人类性灵之旅。
无意落入凡尘,贾平凹笔下成默默地期盼,直到有人揭开谜底,潜藏进一堆荒草丛生,从此悄寂到销声匿迹,遭人嫌弃。
如何评论这一块丑石,当代作家贾平凹为我们精彩讲述《丑石》。事物是复杂多变的,我们只有克服片面的、肤浅的眼光,坚持去发现、发掘万物的美及给世界带来的贡献,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其作品《巴黎圣母院》则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而法国又有一位颇具影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波德莱尔则倡导了“以丑为美”理论,他的《恶之花》正是这一理论的代表力作。
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是遵循了对比逻辑,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波德莱尔的以丑为美,则改变了矛盾双方事物的性质。
雨果在其《巴黎圣母院》中,将他的美丑对照原则运用到了一种极致。而在《炮兽》里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丑石》,来增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吧。
表面“丑”而不为人欣赏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任何价值。这块丑石“丑石”默默忍受、坚定不移、甘于寂寞的品质,不屈于误解和寂寞生存的精神是伟大的,值得人们学习;认识人和事物不能光看外表的“美”与“丑”,真正的美,美在内在的价值。
丑石离奇在于一无是处,且黑且占地方。连花儿也不在它身边逗留,于是乎杂草丛生,毫无违和感,反倒是被搁浅在岁月深处。直到伯乐天文学家路过发现,终于流浪在坊尖的丑石迎来了自己的曙光,它不是普通的石头,它是有着自己的高贵身份的陨石,又岂是肉胎凡身之人所能识别呢?
老子有言:惟不争者而莫能与之争。丑石静默于凡尘,安于一隅,却独守自己的生存的伟大。这便是它全部的内涵。
丑石在静默中找寻昨天的记忆,天文学家路过,在平凡中找寻伟大的存在。这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不正像梵高穷困潦倒的一生,在星空和十四朵向日葵里诠释着艺术的真谛?不正像《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德追求艺术的成果?
生活着,寂寞着,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前世今生,你是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从朗读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篇借物说理的散文,借助了一个公认为平凡的对象——一块丑石,突出了文章的主题。那从一开始的嫌弃丑石到后来的赞美甚至是遗憾丑石,作者的心路历程是有变化的。所以朗读的基调是先讨厌,语气当中带有不屑,作者从一开始先讨厌后赞美赞美中暗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