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坐在车厢里,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不一会儿,一家几口走进我的视线。他们大手牵着小手,脸上洋溢着幸福,母亲怀里还抱着个四五岁模样的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的氛围瞬间感染了周围的人。
他们在我附近落座。那个脸蛋圆圆的大孩子,兴奋得满脸通红,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一个劲儿地逗弄着母亲怀里的小弟。忽然,他像是玩闹过了头,抬手在小弟脸上轻轻拍了一下。这一下,母亲的笑容瞬间收住,佯装生气地说:“小弟,他打你,你得还手啊!”小弟听了,怯生生地看了大哥一眼,往母亲怀里缩了缩,小手揪着母亲的衣角,没敢动弹。
母亲见状,以为小弟没听见,又提高了音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催促:“快呀,还手,别被哥哥欺负了!”在母亲的再三鼓励下,小弟犹豫着缓缓举起那莲藕般细嫩的小手,在空中悬了片刻,才轻轻在大哥身上摸了一下,便迅速缩了回去,仿佛生怕惹出什么大祸。
母亲似乎对这个“反击”不太满意,皱了皱眉,接着说道:“使点劲呀,他先动手的,别怕!”说着,她索性抓起小弟的手,朝着大哥的脸挥了过去。这一下,力度比之前大了些,清脆的“啪”声在车厢里格外突兀。
可大哥呢,不仅没生气,脸上还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对弟弟的宠溺,好像在说:“没事儿,你随便闹。”
目睹这一幕,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这看似寻常的家庭互动,到底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劝诫,还是一种值得商榷的教育方式呢?我陷入了沉思,在教育这件事上,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此刻,我知道自己需要好好琢磨一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