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到底是穷养好,还是富养好?这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话题。
对孩子太抠,怕孩子长大后因为穷怕了而对财富有了扭曲的渴望,进而面对人生的诸多选择时只以物质为导向。对孩子太大方,又怕孩子由奢入俭难,习惯了奢靡,经不起人生困顿时的打磨。
其实我倒觉得,穷养也罢富养也罢,都是个比较主观的事。平民百姓,你就再富养,财力也无法与豪门权贵比高低;再穷养,也不至于让孩子吃糠咽菜,破衣褴褛。所以,不讨论极端案例,普通百姓养育孩子通常都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内手松或手紧点而已。
那在养育孩子的投入方面,到底是锱铢必较好呢,还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好呢?就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而言,我觉得钱没有白花的,只要花了就有收获。
孩子长这么大,我什么兴趣班也没给报。曾经动过这方面心思,也关注过各类兴趣班。说实在的,收费很低的,孩子就是机构练手的,收费高的,着实心疼钱啊!一拖再拖,在别的小朋友流转于各类兴趣班之时,我孩子还是画着原生态的儿童画,跳着自我感觉良好的自编舞,这就是没花钱的效果!所幸我在孩子阅读启蒙方面比较花心思,也投钱买书办卡,所以孩子爱阅读,口头表达能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不错,这也是花钱获得的一个回馈吧。
给孩子报轮滑课,源于孩子太腼腆,我希望能通过这么个运动让她勇敢大胆一些。孩子本身不愿学,只好先试学一节课,没想到下课时,孩子很兴奋,喜欢得不得了,于是我一咬牙,就给付费了。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一帆风顺,孩子对溜冰兴致勃勃。就这样,孩子有了一次有趣的体验,也入门了一项新技能。如果当时,我心疼钱,估计现在我们一家都不会知道这些轮滑专业术语,孩子也只能继续当一个场外的观众。
在养育孩子上,有时很多投入都不会有结果,看起来,真真的白花钱。但就是这些没有结果的体验感受让孩子的内在变得与众不同。她学了音乐未必能有所成就,但心里会多出一个声音的世界;学了美术未必能做出一副名画,但内心会因这段经历永葆一处斑斓色彩;参与了体育项目,不会让孩子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她会藉此欣赏力与美。
无用方为大用,渗入骨子的见识与体验是孩子未来的软实力。万物有影子方显立体,而这些有的没的的经历正是一个人凸显于人群的那个影子!
养育孩子,真的不再于你能给她留多少钱,而在于你把多少钱内化成了一件件装备赋予了孩子,最终让她自身变成一座宝藏!花在孩子身上的钱,每一分其实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