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传统的潮汕女人会做雅粿,潮汕男人会做元宵灯。我是幸福的,我的妈妈做的粿最漂亮,我的爸爸做的元宵灯最好看!小时候过年,妈妈做菜头粿、马铃薯糕、红桃粿。到了元宵,妈妈不做粿,做蜜饯。她用糖熬红枣,还把过年剩下的很多柑削皮去涩,下糖熬成柑饼。元宵节我们用来祭拜的主角就是蜜饯,还有蜜柚皮、糖莲藕片、糖马蹄……甜甜蜜蜜的,小孩子最爱吃了,那可是一年难得的零食啊!
小孩子在元宵夜都要提着元宵灯上街游玩。爸爸和哥哥在初八、初九就开始琢磨着做元宵灯了。我住的那条巷子里,十几岁的男孩子就会做元宵灯了。男孩子会独立做一盏元宵灯,是长大的象征。他们总想做出一盏与众不同的元宵灯,好在元宵夜亮亮相,展示自己的好手艺。在做灯的时候,他们可不许其他人随便来看,偶有人问:“这做的什么灯?”他们也含糊其辞,不言明。男孩们美滋滋地怀揣着已经想好的模样,开始马不停蹄地劳作。当爹的,会提点一下,哪里要注意的,给他出出主意:“去年大家都做鲤鱼灯,咱今年做个莲花灯会更出色……”我殷殷期待着哥哥们也做一盏元宵灯给我,可是,男孩子们毕竟还稚嫩,光做自己那一盏就已经手忙脚乱了,哪有空也给我做呢!于是,爸爸就年年专门给我做元宵灯。
有一年,我提的是鲤鱼灯,还有一年是莲花灯,还有一年是一个大圆鼓……期待元宵灯成型出炉的心情,就如期待妈妈每年冬天给我织毛衣的心情一样,翘首以盼,满心喜悦,极尽耐心地等着、盼着、高兴着、雀跃着……有一年元宵,爸爸要给我做兔子灯,却做不成功。他盘腿坐在床上发呆,我在床沿焦急地望着他,眼见还有两天就要元宵了。我心里是急,但不敢出声。他突然眼睛一亮,说:“今年爸爸就来给你做只绵羊吧!”我以为绵羊也是和往年的鲤鱼灯一样,用竹篾、竹皮搭成框架,糊上宣纸,画上水彩画就好了。游灯时,或提或举。可是,这次的工程似乎很浩大!那两天,我默不吱声地跟在爸爸身边看他做灯,帮些小忙,递递工具什么。我看见,他搭了绵羊框架后,糊上纸,却没有画画。他慢条斯理地剪出许多长长的纸片,在纸片上又密密地、均匀地有间隔地剪成一条一条,全部连着,没剪断。他不厌其烦地剪啊剪啊,再把一条一条纸片小心翼翼地糊在绵羊框架上,慢慢地,绵羊披上了一身蓬松雪白的“羊毛”,栩栩如生!绵羊灯跟真的绵羊一样大小,我哪里提得了?爸爸神秘地说:“这次不是提,也不是举,这次我们的元宵灯要最不一样!”我已经等不及了,抱着这只“大绵羊”在屋子里跑来跑去,爸爸说:“别急别急,放下来,放下来……”一边说,一边掏出四个圆溜溜的,有茶杯大小的棋子,琢磨了许久,好不容易安在了绵羊底部,这就是轮子了。他在绵羊灯的脖颈处绑了根红绳子,让我拉动绵羊,试试能不能走。那轮子可滑溜了,拉动起来十分顺畅,一点儿也不卡。这样看来,我这一年的元宵灯确实是与众不同了——大家都用提,我是拉着元宵灯过街串巷的。那个元宵夜,是我毕生难忘的。我拉着绵羊灯,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小孩子,他们争着抢着要拉一拉,摸一摸。我十分爱惜,那是爸爸费煞心思做出来的,小巷子里有沟沟坎坎的,我总会俯身轻轻将绵羊灯抱起,等过了再轻轻放下来,慢慢地拉动。而大部分时间,我是抱起绵羊灯的,我生怕把轮子拉坏。元宵节过去后,元宵灯就都堆在了阁楼上。等到第二年再去翻找的时候,纸已经泛黄,爸爸说:“新年新气象,再做一把别的了。今年做什么好呢?”他又开始琢磨起来了……
一年又一年,后来我长大了,关于元宵节的各种欢乐也渐渐淡了,淡了……夜深了,想起这样的诗句:“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