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结婚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的时候看到我爸的上海总想快点长大,手太小根本戴不了,好难过、好难过!开心的是那时候已经有电子表,小学一个电子表能装逼到毕业。电子表好像只有班长才带的,要是有个夜光电子表躲在被子里能blingbling装逼到天亮。
再大一点,一个手机替代了所有。一个手机替代了书信、替代了手表、替代了钱包……替代了所有,有个手机就好,对面吃饭的人都不认。有段时间特别讨厌手机,关机、不带手机。不带手机后各种轻松,但问题来了,现在几点谁来告诉我。当时的手环只是一个计步、监测睡眠的工作,没有时间的显示。好吧,买个手表。从noon到卡西欧又回到noon,全是传说中的电子表。直到有一天知道有个叫浪琴,还有很多高端的品牌。时间久了,觉得买个机械表玩一下,开始努力存钱、工作的生活。
2013年7月26日项目结束后,拿到1.8W。半小时后骑着小电动车就直接奔向杭州大厦的浪琴专柜。一轮看下来,不太好看。不喜欢钢的,皮的那个表盘又不好。“恩,我先到别家看看吧”!服务员一脸鄙视,感觉就像是没钱你在外面看看就好了。转道到庆春路的中都百货,店员又一脸的鄙视。谁让你看起来像个穷人呢?4个人有3个在玩手机。进来一对夫妻,另外一个男的竟放下手机去倒水。中都百货这竟然比杭州大厦的款式还多,马上看中有日历的,时间日期两不误。“这个让我看一下”。看了一眼后“给我包了吧,多少钱”!这时那对夫妻什么也没买走了,店员一脸惊讶,“第一次看到买浪琴像买白菜一样”。喜欢就买,何况买之前也在官网看了好久,就这样1.35W的价值愉快的打包回家。
2013年8月10日收拾几件衣服背了个小包,去浙二开始住院。护士姐姐说你换个上衣服,手表、手环全脱了,不能戴的。脱下手表带上医院的手环,开始住院各种害怕的日子。我只有一个人呀,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胆子大,不过出院后我已是一个没胆的人。在走廊接近楼道口的床位上呆了3天,那日子过得提心掉胆的。入院第一天,跑到护士台,查看他们交班时间、查房时间还有整个楼的布局。前3天早上起床去跑步,那个点从后面的门进去睡在床上等待查房。每次总是问我你怎么跳得那么快?跑楼梯不要力气呀,很淡定的回一句“看你漂亮,紧张”。常规检查完后,又开始腹部检查。每次总是你有腹肌好有弹性,每个护士都知道了我有8块腹肌,被各种摸。7月8月住院真是人间天堂呀,学校实习的姑娘特别多。
每个晚上都有人在哭泣,哭得根本睡不着。不是没钱治就是治不了,每天都有人被抬出去。哭得我也开始紧张,我刚进来时觉得什么都不怕,只是一个小手术而已。每次都被哭得睡不着,忘带MP3也不想玩手机,只能听着手表滴哒声,看着秒针一圈圈的走着。几乎每个晚上都是这样渡过,看得最后“浪琴真好看,出去以后我要再买一个”。和护士、其他病人斗智斗勇斗了3天,终于有正常的病位,终于有自己洗澡的地方。再也不用听他们哭,再也不用这个病房进那个病房出的找洗澡室了。8月16日终于在浪琴的陪伴下出院了,再也不想来这种地方。
此刻,浪琴对我来说是放下与陪伴,对其他人而言也许只是一块手表、一个奢侈品。有些人陪伴你过后变得不同,有些物品陪伴你过后变得更加有感觉。
为了实现当时在走廊上说的话,决定再买一个。可看来看去,却再也看不上了。传说中的皮带,在岁月里也变得特别暖和,仿佛就是身体的一部分。第二年夏天才发现,这皮带天热根本不能带。每年7月8月只能换上传说中的智能手表,不然会很臭。后来看上的NOMOS,也一直在考虑要不要下手?一考虑考虑了3年,还是没想手。依旧是皮带,依旧是日历,唯一的区别就是特别小清新。等哪天我一高兴我就把他给收了,先加入愿望清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