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篇之前,先来讲一个故事。
曾经有这样一对好姐妹,两个小女孩因为家里住得近,又在同一间学校读书,因此经常一起玩,彼此都觉得对方是最棒的朋友。然而,随着年纪渐长,女孩们渐渐发现原来双方的家庭有着天壤之别。
女孩A活在一个有爱的家庭,父母很尊重自己,总是给予自己支持和鼓励;女孩B的家庭则比较冰冷,爸爸常年不在家,妈妈则很严厉,平时冷若冰霜,只有在B考试成绩好的时候才会展露笑容。
女孩B的妈妈总是说,B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比A好。本来没有什么竞争心的B为了获得妈妈的欢心,开始暗中与A较劲。很快,在B的努力下,她的成绩远远超过了A。妈妈第一次奖励了B,B很开心,但是看A的眼神却多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后来,B考上了名校,成了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A则在一间三流学校度过大学四年,毕业后嫁给了一个有钱人。A的婚后生活安逸幸福,B却很难受,B妈妈甚至觉得,A嫁得那么好,B却连男朋友都没有,是B的失败。最终B和A完全决裂了。
在这个故事里,A并没有做错什么,有问题的是B的妈妈,那么是什么让B妈妈有那么很深的怨念呢?
原来,B妈妈年轻时曾经喜欢过一个男人,但是那个男人却选择了A的妈妈。怀恨在心的B妈妈于是寄希望于孩子身上,没想到最后还是无法得偿所愿。
后来B在知乎上坦言,自己虽然看起来优秀,但一直很自卑。A是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她很后悔失去了她。
然而,B意识到了整件事的荒唐,却没意识到这让人惋惜的友情破裂背后,是母亲对女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来与母亲不一样的女儿,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像母亲。
众所周知,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就女孩而言,她往往会找一个跟爸爸相似的人结婚,而行为模式却跟母亲越来越像,就算自己不想,或者比母亲受过更好的教育,最终都会变成母亲的样子(男孩反之)。
有些人为了去除原生家庭的影响,会选择远走他乡,通过增加物理距离来增加心理距离。然而事实上,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家对我们的影响都会超越时间空间地跟随其后。
对于上文的女孩B来说,显然母亲对她的影响很大,让她从一个天真善良的小女孩演变成一个像母亲一样嫉妒心强,事事比较的人。那么她有没有可能消除母亲对自己的消极影响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也许会有所启发。
BBC有一部著名的纪录片,叫做《7 up》。导演从不同学校不同社会阶级中选取一批小孩,从7岁开始观察他们的人生,每隔7年做一次采访,看看7年来他们的人生改变。
其中一个叫做Jackie的女孩子,尤其引起我的注意。
在她7岁的时候,她提到妈妈一直想要个儿子,但是只生出了五个女儿,于是妈妈把怨气发泄在五个女儿身上,认为她们是自己的负累。当时只有7岁的Jackie说,她的梦想不大,只希望长大后有一个温暖的家。
比起其他人想做宇航员,想探索月球的秘密,想进入政府工作等等梦想,Jackie的梦想确实较容易满足。
然而,你猜她后来怎么样?
结婚两次,离婚两次,没有工作,靠政府救济金度日。
长大后的Jackie莫名执着于生男孩,同时喜欢撒怨气,甚至拍纪录片的时候跟导演吵架,认为导演刻意拍自己的惨状以供人笑话。然而喜欢强调自己过得很幸福的她,却没有能力给儿子们一个可靠的爸爸,一个温暖的家,甚至上学读书的钱。
仿佛重复着她童年时的情况,并且Jackie在扮演母亲时,也与自己的母亲极为相像,都让孩子在不健全的家庭下长大,在困顿中失学。
可以说,Jackie虽然渴望一个温暖的家,但并没有付出切实有效的行动,因此最后还是走回过去的老路。而另外一个女孩Suzy,却着实改变了原生家庭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那么Suzy是怎么做到的呢?以下从左到右分别为是Suzy7岁、14岁、21岁、28岁、(第二行开始)35岁、42岁、49岁和56岁时的照片。
Suzy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14岁时父母离异,深受打击;16岁时辍学,离家出走;21岁时患上抑郁症,表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结婚。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Suzy可能不会有很好的婚姻,或者难以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然而在28岁那年,她却遇到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帮助她打开了心结,她自己也努力地与父母和解。最终她有了一个幸福的家,一个事业有成的丈夫和两个优秀的儿子。
看起来仿佛是天意弄人,想要温暖家庭的Jackie没能得到温暖的家庭,不相信婚姻的Suzy却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然而,这两个人其实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是放弃努力,只想逃避,后者则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与原生家庭和解。
另外,按运气来说,Suzy也比Jackie幸运。她生于富裕家庭,接受过良好教育,能够接触到像她丈夫这种三观正,并且能引导她走向正途的男人。
而Jackie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想法也不多,自己很难意识到问题,也难以认识到真正能够帮助她的人。于是一个力争上游,一个恶性循环,就变成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当然,与原生家庭和解是一件费时费力还伤心的事情,作为一个正在与过去和解的人,我也深感其中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