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与精酿啤酒,传说中白领屌丝的两大坑。笔者入两坑多年,从白领屌丝被坑成了蓝领操作工,本文来谈谈这段不解之缘。
台湾办公族喝咖啡的习惯由来已久,笔者在十多年前还是竹科园区办公室小菜鸟时,就学会了跟着前辈们喝咖啡吃下午茶。当时还没有流行所谓的精品咖啡,能买到的咖啡豆选择不多,大概就是一些巴西 / 曼特宁 / 哥伦比亚 等等产区豆。我的精品咖啡初体验大约是十年前,有次在同学家里喝到他自己烘焙的水洗耶加雪菲,当时非常惊艳于这杯咖啡所带出满满橙皮橙汁的风味,也很惊讶的是,原来咖啡还可以自己烘焙。
之后因缘际会在2009年来到了大陆建厂,当时国内根本没什么咖啡能喝,为了满足长年以来的咖啡瘾,只好开始自己烘着玩。玩着玩着,也稍微玩出些名堂,有了自己的烘焙理念,也认识结交了一些台湾的烘焙师。 2014年左右,咖啡突然火红了,当时市场上开始出现很多又潮又酷炫的咖啡馆,打着"精品咖啡"旗号向有小资情怀的消费者们攻城掠地。
精品咖啡这个名词来自英文Specialty Coffee,于1974年在《茶与咖啡月刊》(Tea& Coffee Trade Journal)上被提出,而今演变成以下的定义"慎选最适合的品种,栽植于最有助于咖啡风味发展的海拔、气候与水土环境。谨慎水洗与日晒加工,精选无瑕疵的最高级生豆,运输过程零缺点送到客户手中。经过烘焙师高超手艺,引出最丰富的地域之味,再以公认的萃取方式,泡出美味的咖啡"。基本就是跟葡萄酒靠拢,咖啡树当酿酒葡萄种,咖啡豆处理与烘焙像葡萄酒那样酿,最后再把咖啡当成葡萄酒去喝去品。可是... 消费者凭什么要为一杯不像咖啡的咖啡买单呢?这是一个让我思索很长时间的问题。
2014年下旬换了公司来到上海,殊不知从此踏入了第二个大坑。在搬入上海的第三个礼拜,偶然在静安嘉里的一个市集活动里,喝到了人生第一杯帝国世涛,那富含烟熏莓果的强烈风味,与中深度烘焙的肯尼亚AA有95%雷同。实在非常有趣,貌似完全搭不上边的两种饮品竟然能有这么高近似度的味觉体验。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喜欢动口动手的笔者,义无反顾的抓住各种能够喝精酿啤酒的机会多喝,并且加入上海精酿协会,积极参与酿酒课程。
"喝自己酿的啤酒" 可说是大陆自酿风潮的起点,这本书我买了很长的时间,说实话一次都没好好看完,没办法,每次翻阅都只记得高大师很厉害很屌。不知道是不是这本书的原因,有些人也觉得会酿啤酒的人很厉害很屌。其实酿啤酒是件苦逼的差事,家酿假如没有上对辊上电钻,光磨麦芽就磨死人,更不用说酿批酒要五六个小时,等批酒好要十几二十天,完全是在考验耐心。不过当酿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让别人喝到时那种赞叹,真的是让人虚荣心爆棚,完全忘记酿酒的辛苦。
2015 / 2016 年是国内消费升级的重要关键,精品咖啡跟精酿啤酒在这两年的市场能见度大增,也吸引很多人投身其中。自觉在两个领域都小有研究的笔者,也忍不住跳了进去,想证明自己的市场价值,更希望在风口上抢占一席之地。事实证明了笔者的想法有些天真,一个品牌能够成功,必须构筑在准确的定位,稳定的品质,以及消费者的认可之上。做产品做市场的经验,与做生产做品控是两码子事。所幸精品咖啡与精酿啤酒,仍有许多机会及空间亟待开发。对笔者而言,做出好的咖啡与啤酒,价格亲民,享用时带来愉悦感受,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