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某公众号看到这么一条留言和回复,不禁让我想好好谈谈努力!
作者说,能不能考上清华北大只和你是否足够努力有关!
这就有意思了!记得我高三那会儿,每天凌晨3.55起床,每天做一套理综试卷,做完后去上早自习。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
可是,让我苦恼的是,那段时间,我并没有什么成绩上的提升。
不是说,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成功吗?我还不够努力吗?
而现在,我回想一下,就发现失败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自己的努力的姿态和方式太差劲!我清楚地意识到,努力只是我们能否成功众多因素之一。
但为什么在生活中,总会听到“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声音呢?
无非这么以下三种原因:
1.给你希望!努力的确可以增加你做成某事的概率。一些人对你说努力可以成功,是想让你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事。
2.为了利益!别有用心的人对你说“努力就能成功”,这样可以更好地把你当韭菜割。
3.努力的含义很广!高手说的“努力”,不仅仅是指把投入的时间加倍,而是在努力过程中融入认知、反思、持续等多个要素。稻盛和夫说过:只要你极致努力,神明都会前来相助!这里的“努力”含义就很广。
相比于努力而言,我认为如何去努力更重要也更关键!那么有效努力的姿态是什么样的呢?
一:认知
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两套相反的理论。有人告诉你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而有些人则告诉你有舍才有得;有人告诉你细节决定成败,而有些人则告诉你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人告诉你,考研以后才会有更高的起点,而有人则会告诉你,社会才能更快加速你的成长!
这个世界是混沌的,世界本就生于混沌。
倘若你没有自己的认知,你会被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两套理论所折磨、烦扰!
我们在知乎上可以看到很多学好英语的方法论,一个个看起来都很有道理,甚至某些方法还相反。这时候,如果你缺乏对学习的认知,你会很累、很困惑,你会被这些表面的方法论所折磨。
倘若你没有自己的认知,你的努力只会是表面的招式。
高中时,我看过一本书《清华北大不是梦》,里面囊括了100位左右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的经历和学习方法。我把这本书看了3遍,总结了一套学习方法。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总结了一套绝世武功秘籍。但现在看,一点用都没有!那时候,我缺乏对于学习的认知,我只停留在那些方法的表面,成绩并没有什么进步。
没有认知的努力,只会事倍功半,效果微乎其微。
二:反思
我们想要快速学习某项技能,想要快速提高某些方面的成绩,不是一上来就求快,而是先放慢,练内功。而内功的基础,就是反思!
我很多时候,都在反思自己,都在思考哪些可以精进,哪些不能再犯。
一个星期前,我看到一张图。
通过这张图,我在反思自己的学习,思考着如何更快地提升英语?
我们可以看到主动学习的效率比被动学习的效率高得多。主动学习分别是: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
我就在想,我是否可以找一个英语和我差不多的、学习英语的资料和我不同的朋友,一星期来两次全英文授课呢?这样,我们在互相授课的过程中,还包含了全英文讨论和部分实践。这样,进步会不会更快一点?
看到这张图,我在反思自己的英语学习时,还进一步反思并结合了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
找一个和我英语差不多的。这里是运用了我以前看到的一个双生子理论,当两个人水平差不多时,他们经常交流,互相学习,会更快地一同进入下一个水平。
学习英语的资料和我不同。我想到了人脉关系中结构洞,当你的朋友圈中有更多不同领域的“非重复关系人”时,你所获得的差异化信息要多得多,由此带给你的成长要快得多。
三:持续
我一直都相信一句话:你永远无法跑过一个匀速奔跑的人!
很多人在做事时,总是喜欢全力以赴,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三分钟热度,迅速出局。那些笑到最后的,一定是一直在使用八分努力的人。
一百多年前,有两个竞争队伍想要到达南极,一个是挪威的阿蒙森团队,一个是英国的斯科特团队。那最后谁胜利了呢?
阿蒙森团队率先到达南极并顺利返回,而斯科特团队晚到了一个多月,而且在返回途中全军覆没!为什么?
阿蒙森团队不管天气好坏,都坚持每天前进30公里左右。而斯科特团队则是天气好就走五六十公里,天气不好就睡在帐篷里,抱怨运气不好。
阿蒙森团队每天前进30公里,做到了可持续的8分努力;而斯科特团队则时而全力以赴,时而举步不前。
在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人,像极了斯科特团队呢?Trying too hard ,quitting to easy !
认知、反思、持续,这才是真正努力的姿态呀!你真正地努力过吗?
认知可以把握你努力的方向,反思可以提升你努力的层级,持续可以放大你努力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你把认知、反思、持续等重要因素都做到了,你真正地努力了,也不见得你就可以成功,因为成功需要运气,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
但我们把自己能做的做好,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有一句话,叫做越努力,越幸运!你说是吧。
祝进步
赤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