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目看起来有点诙谐的意思,其实,此时的我烦躁不堪。我只是想借这个标题提醒自己:放轻松。
昨天带了一天孩子,今天又是半天。当我一次次发现我无法“控制”孩子,同时在孩子身上显露出的爷爷和奶奶的“影子”时,我烦躁不堪。
爷爷给孩子在春节时买了一大包气球皮,回来用气筒一个一个打了好多气球。爸爸爱简洁,受不了家里的地上那么多的“漂浮物”,于是在孩子玩腻的情况下,一个又一个地收了起来。孩子的玩腻不具长久性,除非别让她看到气球,否则她很可能心血来潮想起来带着挖地三尺地精神找出气球,然后铺满一地……
作为一个关注科学育儿、略懂儿童心理学的麻麻,我虽然对这种加工过程不一定过关的“玩具”持否定态度,但我也不会堂而皇之地拒绝孩子去玩一些相对她不熟悉的东西,我把它们都看做是一种探索。
今天上午去小朋友zhou家玩,她选了两个白色的气球,理由是:“白色的不太好看,我带去,zhou就不会弄坏了。”
一个三岁的孩子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用自己成人的标准去判断她的好与坏。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不干预”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我蹲下跟她说:“你心里可以认为白色是不好看的,但到好朋友家就不要说了,这是不礼貌的。”
瞧,我心中所想“不干预”,事实上我还是再从另一个角度干涉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而爷爷在一边一直是唐僧的状态,不断念叨:换一个红色的,好看的,白色的不好看。你带到别人家,选一个喜庆的颜色吧。
孩子不干。
奶奶则忧心忡忡地表示,这孩子小器吧啦的,今后还得着重让她学得大放大度一点呀。
她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当着孩子的面”公开“表示担忧了。
我觉得老人家的每一次“担忧”其实都是在孩子面前和孩子的内心强化了她所谓的担忧这一点。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对孩子是一种负面影响。
毕竟不是自己的父母,我心中有再多不满,也不会直言。就故意大声地对孩子说赶紧穿衣服赶紧穿鞋子,zhou在等我们啦,我们要出门啦……我希望用自己的大嗓门遮住奶奶的抱怨!
直到走出家门,我觉得憋闷的如鲠在喉的感受才瞬间得到缓解。往往在这个时候我会深深地感慨,难怪那么多隔代养育的家庭会有种种种种的矛盾!时代不同,养育观念相差太大。实际中,我们又没有能力不在育儿行为上“啃老”,那就只能让孩子的感受来为此“埋单”。说实话,每当这个时候,我内心充满愧疚,一方面是对老人,既付出了劳动,也不见得全部为我们所满意;一方面是对孩子,麻麻的“无用”让她不能“自由自在”地成长。
中午吃完饭回来,情绪濒临崩溃边缘的我实在无法再忍受自己“只带孩子”,我对着“不受控”的孩子凶巴巴地说:“中午睡觉让你奶奶陪你!”果不然,在面对这项重大工程——睡觉时,奶奶虽然也十万个不愿意,但在孩子的请愿下,她还是妥协了。
我用奶奶哄娃睡觉的这40分钟完成了这一千多字。此时,我发现自己的焦虑已降低很多,我想对自己说,陪孩子胜过一切,下次,还是由你来陪孩子睡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