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就爱看四大名著,最看不惯的就是:书没咋看,却出来瞎嘚吧的!
度娘上,知乎上,到处都是写过中秋节的文章。其中,更不乏写四大名著过中秋节的。
真的是这样子吗?三国、西游、水浒、红楼中,只有红楼中秋吃月饼,作为佳节来过!为什么会是这样子?
月亮不是自有咱四大名著才圆的,不知圆了几千年。
我们先看明代的《三国演义》,写中秋的段落只有一回,103回一一
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孔明拜祝曰:“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拜祝毕,就帐中俯伏待旦。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
这唯一的中秋,仅仅孔明拜天祭月,月饼没有就算了,大军师还吐血不止,命在旦夕,悲摧啊!
有人说,军旅戎马,曹贼日炽,革命尚未成功,丞相尚须尽瘁,能好意思说过节?
好。且放下三国。再看水浒。看看水浒怎么写中秋。
第2回,“史进正和三个头领在后园饮酒,赏玩中秋,叙说旧话新言,只听得墙外一声喊起,火把乱明”⋯
看好了您,这里写的是赏玩中秋,是赏月,不是过中秋节,说好的月饼呢???
更有甚者,将水浒武二月夜杀人的第30回,认为是写中秋节,在30回中,虽然写着“月光明亮”,“一两处月光射入,楼上甚是明朗”。
可是⋯⋯可是⋯在武二杀了将门神等一干人,又偷了银壶跑路时,明明写着“此时正是十月半天气”。
这是十月中秋,不是八月中秋。
而西游呢?也是语焉不详。第29回,“国王的第三个公主,乳名叫做百花羞。只因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间,被这妖魔一阵狂风摄将来,与他做了十三年夫妻,在此生儿育女”。
西游记中,唯一一处人间中秋,也是玩月,就是不提中秋节、吃月饼,急人啊!
四大名著,明代三部对中秋节均一笔带过,难道是中秋节在明代并未普及?
赏月是中国人的一个后来的传统。西周时,国人只祭月西郊。
时代越往后,咱们越堕落。当然,伟大都让先贤做完了。
咱日子过得好了,玩月不见的是坏事。仲秋天清气朗,是玩月的良辰吉时。
现在,网络上都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而且引文为“《唐书·玄宗记》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哥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翻遍了新旧唐书也没查出这原文的出处。
只是在《旧唐书·玄宗》上找到了“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
圣上生日定为节日,是国节,而中秋,在唐代,只能说是民间赏月的时日。
唐最有代表性的岁时文献《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岁华纪丽》《白孔六帖》基本都没有对八月十五日的记录, “中秋节”在唐代成为节日缺乏文献依据。
日本学者丸山裕美子曾在《唐宋假制度的变迁———兼论“令”和“格赦”》, 整理唐代节日的发现, 唐代重要节日基本都会有假日用以全民庆祝, 而八月十五并不在其列。
打开《金唐诗》,可以看到唐代的骚货们写下的大量八月十五赏月、玩月、酒宴的诗。
唐代从皇帝到贵族都喜在八月十五夜“ 玩月”,并蔚然成风。欧阳詹在京城与乡人宴集,并作《玩月序》:
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
但是,这些诗人的月光情怀,并不是中秋节,更没有一个人吃月饼。
那么,宋人呢?风雅的宋朝人,生活富裕,一定会玩命喜欢️中秋节吧。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看好了,说的是“贵家”,豪贵,不是平头百姓!穷人非跟着嚷嚷说过,就是瞎起哄了。
八月十五,玩月!干你下人鸟事?这是少数人的生活趴!
那么,月饼呢?人们能吃得上吗?
还真有!但是,不是八月十五吃的。宋人的《梦粱录·卷十六》,将月饼归于“四时皆有”的饼类。
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且如蒸作面行卖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枣箍荷叶饼、芙蓉饼、菊花饼、月饼、梅花饼、开炉饼、寿带龟仙桃、子母春茧、子母龟、子母仙桃、圆欢喜、骆驼蹄、糖蜜果食、果食将军、肉果食、重阳糕、肉丝糕⋯⋯
民间的节日,如凡夫俗子的日子,心情好时,就好好过,心情不好,大不了晚上睡觉,月亮咱也不是没见过。
中秋节就那么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
四大名著,三部是明代的,一部是清代的。为什么仅仅清代的《红楼梦》写过中秋节,这难道,中秋节只有到清代,才跨入节日主流?
其实,最早的四大名著,是没有《红楼梦》的。
《金瓶梅》曾位列四大名著(后来为《红楼梦》取代)之首。这部专写明代中期的市井小说,对节日的描写可谓费尽笔墨。
元旦、元宵、清明、冬至、腊八⋯⋯《金》书但凡有节一定要写请客吃酒。
偏偏,《金》书却没有写中秋节。唉,也不是没写,只是顺笔一带。
《金》书65回,十月十八日,西门庆想起死去的李瓶儿,喝酒时点“洛阳花,梁园月”的歌。歌词是中秋节: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花倚栏杆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圞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在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金》书83回,还有一段:“八月中秋时分,金莲夜间暗约(陈)经济赏月饮酒,和春梅同下鳌棋儿⋯”
这金莲与经济,两个虽为丈母娘女婿关系,可都是文青(两个都能写艳词)。赏月这事,需要点文艺细菌,好互相感染。
《金瓶梅》这部明代市井百科全书,竟然就这么一笔将中秋这个大节日打发了。至于月饼这必须的标配,连影都没有。
明万历年间的《宛署杂记》,写北京人过节,从元旦、元宵、端午、七夕到腊八。所有的节都是有日子的,虽说到八月有赠月饼之俗,却未提中秋、十五一字。
大明深宫,肯定是过中秋的。
《酌中志》言: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馈送。西苑鹿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饼,仍整收于乾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噢,这个太监也写了民间。家家祭月吃的点心一一月饼,还留到过年才吃!
从唐到清这一千年间,中秋节,还真就是几个有钱、有闲的文人在玩。
但是,到清代不一样了。《红楼梦》在120回中,至少有七回提到中秋节。红楼第72回,平儿“拿了四百两银子来。凤姐命给小太监打叠一半,那一半与了旺儿媳妇,命他拿去办八月中秋的节。”200两银子,办中秋节,这是何等奢侈!
红楼76回,“贾母又命将毡毯铺在阶上,命将月饼、西瓜、果品等类都叫搬下去,命丫头媳妇们也都团团围坐赏月。”
这时候,中秋节不仅大操大办,月饼也开始在四大名著中第一次墨登场。
就连《儒林外史》这类清代市民小说,也过起了中秋节,吃上了月饼。
节日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
“月儿高高挂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自从出了朱皇帝⋯⋯”
呵呵。以前真是误听了这凤阳小调。原来,不是咱老百姓不带朱皇帝一起玩月,是皇帝老儿一直把赏月当成阳春白雪,自己装有文化呀。
大家一起玩月,关键是谁也挤不着谁,多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