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炎热的夏天,高温酷暑,湿度偏大,是中暑的高发季节,如何预防中暑至关重要。所以说医说提醒大家:做好自我防护,尽量避免和减少在高温时段外出,预防中暑发生!
01
保证日常充足睡眠
夏季昼长夜短,夜晚天气也较为舒适,人们的夜晚活动时间也会逐渐增长,加之白天气温高、人体代谢较快,很容易造成睡眠不足、精神萎靡,极其容易诱发中暑。因此,尽管夏季感觉“天长”了,也要最好保证8小时的充足睡眠,有条件的中午进行适当时间的午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预防中暑发生。
02
外出提前做好防备
比起事后挽救,事前的防治更加重要。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中暑的发生概率也较其余时间高,因此要避免在此时间段内长时间外出活动。如果必须要出门,要做好必要的防晒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皮肤的晒伤、晒黑,同时还可以预防中暑。防晒衣、防晒霜、宽檐帽等都可以达到防晒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防晒衣的选择也有一定标准,在选择防晒衣时除了仔细阅读衣服标签上的标识——防紫外线性能(包括防护系数(UPF值)和透射比(UVA值)),还要注意选择质地轻薄、款式宽松、袖长较长的防晒衣,保证衣服透气性和防护效果。
03
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房
炎热的夏天,许多人为了清凉,选择呆在空调房内,但研究表明,长时间吹空调可能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大脑神经失衡、关节疼痛等身体不适。而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如果突然外出,室内外温差过大更容易引发感冒等症状,也会加大中暑的可能性。
04
及时补水,健康饮食
夏季出汗较多,尤其是特殊岗位需要长时间在室外工作,暴露在烈日下,因此这些人群要更加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当你感觉到“口渴”时,实际上是身体已经发生了轻微的失水。正常人每天需水量在2000~2500毫升,其中饮水量1000~2000毫升,食物含水量700~1000毫升,体内氧化糖、脂肪、蛋白质产生的水300毫升左右,而高温的夏天更是要适当增加补充的水分。夏季饮食方面,要注意不要贪凉吃生冷食物防止引发腹泻、肠胃炎,尽量选择新鲜清淡饮食,隔夜的食物要放置冰箱并完全加热后食用,防止食物变质引起身体不适,诱发中暑。俗语说,“心静自然凉”。天热极易引发心情烦躁,导致脾气暴躁,高血压、血糖病、心脏病人群在发生中暑等不良反应的概率要远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在夏天保持良好的心情、舒适的生活环境也非常重要。同时,“说医说”温馨提醒,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心慌、出虚汗等不适症状,一定要迅速离开高温现场,转至阴凉处,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或服用解暑药物,如果症状得不到缓解应及时就医,防止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