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以为自己对于孩子有足够的耐心,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陪伴,在他的成长道路上尽可能多的参与他的一切活动,所以我一直都以为我作为母亲很称职。
大概得有大半年的时间了,由于孩子爸爸工作上的变动,离开郑州在外地上班,虽说有调休能回来,但是抛掉春节放假,他爸在家的时间也是屈指可数的。都说男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爸爸的陪伴,可是通常很多的家庭当中,爸爸都是家中的顶梁柱,顾着工作就顾不上家庭,我觉得这是事实,并不是在为爸爸们“开脱罪名”。当然,也有能够“两全”的家庭,我就在想这样的家庭一定具备两种条件:一是殷实,二是素质。物质层面上,家境殷实,经济条件好。文化层面上,家风良好,家庭氛围融洽。能够从具备这样条件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幸福感和安全感就特别的强烈。
拐回来接着说我们的家庭,简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孩子爸爸奔波在外经常不在家,家里就剩我和儿子还有我婆婆三个人。我们三个人可以说是各司其职,白天我出去上班差不多到晚上才回来,婆婆负责接送儿子上幼儿园,儿子很乖也懂事,下午放学回来知道要先把我给他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再吃饭或者玩儿,等到晚上我回来之后才有时间陪陪儿子。老人虽然可以在生活上照顾孩子,但是在陪伴和教育还得是父母的事儿。
在我儿子上幼儿园之前,整整三年的时间都是我在带他,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把孩子带大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可是现在工作了之后,在陪伴孩子这件事上就经常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平常下班回来加班,周末休息时间也会加班,就觉得儿子特别孤独,一会儿跑过来看看我,一会儿让我陪他做游戏,就连晚上他睡觉前还问我加不加班了,最近他就跟个“监工”一样,得看到我洗漱完了上床休息他才敢睡。每每看到他这样,我的心里都会一阵酸楚。我的时间给了工作,给了二百零二个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没时间好好陪一陪,所以我一点儿也不称职。
另一方面,经常在朋友圈刷到别人家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家长也是给孩子身上各种投资,各种培养,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着孩子,而我好像只会带着我们家孩子傻乐,别的孩子站在父母的肩头,我的孩子站在地面,这就已经拉开了差距,我没有能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孩子学习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一点儿也不称职。
除了陪伴和培养以外,塑造孩子的性格也尤为重要。我儿子从小性格恬静,老实听话,的确是让人省心,然而在遇到强势的小朋友时,他有时候却不懂得反抗,甚至被“欺负”了,都不会反击。我没有告诉他该怎样保护自己,怎样为自己争取,所以我一点儿也不称职。
一想到自己的不称职,我就陷入自责之中,再加上一些家里琐碎的家务事,各种滋味涌上心头。今天临睡前还跟儿子说觉得很对不住他,儿子却拉着我的手说不要难过妈妈,我觉得你很好,我最喜欢你了。请好好珍惜与孩子之间的这种缘分吧,原来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