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会听到“心理舒适区”这个词,也总有人告诫我们要突破自己内心的舒适区。然而,舒适区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很难下一个定义。最近,听了陈海贤老师的课让我对这个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 什么是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的本质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熟悉的应对方式。
这些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
我们对事情的处理方式往往存在一种惯性。
比如有的人遇到问题总习惯推卸,逃避;而有的人却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或向他人求助。有的人每次去餐馆总是让别人点,而有的人则喜欢尝试新菜。
2. 为什么会有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来源于我们天生对安全感的需求,它让我们有一种掌控感。
我们越是感到威胁和焦虑,就越需要掌控感,会越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
3. 如何突破心理舒适区?
既然,心理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
那么,走出心理舒适区就不是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环境的方式。
改变的本质就是创造新经验,并通过强化,把它变成新的习惯。
当我们养成新的习惯之后,又会进入新的舒适区,然后再不断突破它。
最后说点自己的感悟,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舒适区。虽然整个过程会很痛苦,换来的将会是更加强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