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8 六月开课反思 刘丹
六月,开设了一节《数字背后的历史——图表数据型试题评析》,开课之后,王绪溢博士与我进行了教学复盘,深刻指出了我在此次开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回顾这些问题 ,这些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忽略的。
1、明确反馈器使用规则。学生把反馈器当玩具而不是学习的工具,其自控能力差,缺乏学习意识,同时由于孩子天生具有好动的习性,因此倘若不对孩子进行使用规则方面的引导,孩子容易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守规则。
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 数据图表中最后几个柱状体,那就是几个孩子开玩笑,乱按反馈器的结果,王博士与叶总在课后一针见血对我进行了批评,要引以为戒。
2、信息技术融合课与普通课堂最大的不同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看见学生的思考。关于这一点的思考,是听了八中钟剑老师的课后,听王博士、陈蕾老师评课时想到的,自己在这方面也有欠缺。当学生有困惑,提出疑问时,不要急于回答,“你说呢?”,学习,就是自我表达。让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会让人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新的认识,自主构建,真正提升学习能力。
3、麻吉星系统中充满趣味的“个人抢权”和“随机挑人”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我的课堂,能够让学生体验冒险、惊险及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但是,如何用好“个人抢权”和“随机挑人”,才能更好的发挥技术的优势?陈蕾老师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线上共读中 技术优势 下的第七讲“ 抢权”与“挑人”的艺术 要好好多读几次,抢权活动更适合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形态,起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作用,随机挑人则能促进每个学生思考老师的提问,在此之后,还可以使用“计分板”这一利器,特别推荐,麻吉星系统中“计分板‘’功能与别家不同,可以在个人与小组之间切换,这一点是在王博士解说后,与同校陈静晶老师一起研讨时进一步了解的该功能的用法。
《数字背后的历史——图表数据型试题评析》我尝试了台北市立大学附小的王瑀老师思考金三角智慧模式,透过多角度有层次的提问与任务设计,开启学生深度思考大门,选择符合任务需求的信息技术功能(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引发学生原本看不见的思考,为教师“以学定教”提供教学策略选择,做出最佳评价。教师通过设计有效有教学策略或持续的追问,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想法能不断转化,进而内化为属于自己的新概念,继而应用于进一步的学习。
谢谢王绪溢博士的针言,让我不断成长,谢谢陈蕾老师、钟剑老师、陈静晶老师一路同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