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家长,我清楚的知道,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照顾多一点。
特别能够理解家长们爱孩子的心情,不过呢,我也发现,有些家长在诉说孩子的老师,如何如何的时候,言语中把老师放在孩子和自己的对立面。
让我们想象一下,两个不同的画面:
第一个画面是你和老师站在一边,老师站在另外一边的话。那个能量会不会流动呢?
另外一个画面是,老师、家长和孩子是一个手牵手的团队。
那么你感觉一下,哪个能量会是什么呢?我自己感觉,如果我们把老师当作做孩子成长团队中的一员。那么老师就会变成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资源,孩子中小学期间和老师呆在一起的时间,会超过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用好了老师这个资源,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做了父母,并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才对这句话的体会越来越深的。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很神奇,啥也不懂的小孩儿,送到学校一年后。就可以阅读很厚的书籍了,也能考虑很复杂的问题了,如果说爸爸妈妈是孩子的衣食父母,老师就是好的精神父母。一个人要感谢自己衣食父母的养育,自然也要感谢精神父母的栽培。
我女儿四年级那一年的教师节和中秋节就只差一天,女儿突然想起去年中秋节过后,她收集了几个非常漂亮的月饼盒,不如呢,就在这上面下点功夫。于是她拿出自己储备的彩纸条,开始折叠幸运星,这星星折好后,它分装在那些月饼盒里。并且小纸片跟每个老师都写了几句祝福的话,分别放进了月饼盒。
教师节的那天,她选合适的时间,悄悄的把这些月饼盒都放到了每个老师的办公桌上。班主任顾老师,你得到了这样一份礼物,他以为是他不在办公室的时候,哪个老师放在他那里的月饼。因为他不想吃,所以放了几天都没有打开,教师节过后,一位年轻的老师跑到王老师的办公室去找吃,王老师就把那个月饼盒递给了那位老师,那位老师急切地打开月饼盒,高声的说:王老师,快看这不是月饼。这是一些幸运小星星,还有一封信呢?
办公室所有的老师围了过来,因为年轻的老师打开那封信念到:亲爱的王老师,我虽然非常想当三好学生,但我还是斗胆送你这份小小的礼物,祝您节日快乐!办公室里立马传出了轻松的笑声,因为那年学校告诉孩子们谁也不许送老师礼物?谁要送老师礼物的话,就不能当三好学生。所以呢,我女儿那年是悄悄的送给老师的礼物。为了不让老师看出她是谁,并没有在那封信上署名,不过熟悉孩子们字迹的王老师,一眼就看出来,是她写的了。
虽然礼物并不值钱,但是老师内心已经收到了女儿对他的爱戴和尊敬。老师的心应该也是温暖的,给老师送这样的礼物。老师对女儿的印象能不深刻吗?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更容易接受老师交给他的东西。我在平时和我的女儿聊起他的老师的时候,我也会找到老师的优点,表示我对老师的欣赏。所以平常与孩子聊天时,话里透漏着对老师的欣赏。
举例:你孩子高中的班主任老师,性格豪爽,就跟儿子说:儿子,你老师不愧是从国外回来的,他性格也非常豪迈。看样子,非常讲平等,你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也算是你的福气了。
这样来点评老师,就是为了孩子也能像你一样,发现老师身上闪光的地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老师,心悦诚服的从老师那里学习文化知识。
第二点,善于利用老师的智慧
孩子的老师每年都会遇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的孩子,跟各个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会积累很多的经验,家长遇到搞不掂的自己孩子的时候,不妨咨询老师怎么办?没准可以帮助你找到更好的方法。
我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晚上睡觉总是很晚,我求助他们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就帮我出主意。让我画一个大树,在这棵树上画果子,帮助我的女儿养成了按时作息的习惯。后来我才知道,老师的这个方法,其实就是行为心理学上常用的正向强化法。
有一次,一个线下的学员问我,女儿的数学学的不很好,怎么办?我告诉他,你可以就求助他们的数学老师,这个家长呢,听取了我的建议,听他说:数学老师就让他买一些小玩意儿给她,她会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用她自己的方式,作为奖励颁发给孩子,立即就着手去办了这件事情。我认为这位老师做的非常好。
我女儿小时候,有一段时间,非常迷恋软陶做的各种的饰品,我就买了几个小陶人,以及软陶做的发卡等等送到了张老师那里。
过了几天,女儿拿回来一个小陶人兴奋的告诉我,张老师给她发奖品了,我就故作惊讶的问:张老师为什么给她发奖品?怎么发的,我女儿就说:数学课以后,张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里,悄悄的拿出来小陶人,跟她说:你数学进步很大,这是老师给你发的一个小小的奖励,老师知道你非常喜欢软陶,特意可以给你选的这个小人这是咱俩之间的秘密。别的同学并不知道,你可要保密哦!
我的女儿给我展示这一切的时候,我能看得出来,她心里面的激动、得意和骄傲。因为这个小奖品,老师只发给她一个人,别的同学并没有得到。在她看来,老师是肯定她的进步,才给她这个奖励的。她本来就喜欢张老师,这样一来,对张老师的印象就更加好了。
第三点,我们要讲究和老师沟通的方式
既然我们把老师作为孩子成长团队的一员,那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就特别重要。我觉得找老师沟通有学问,而且要讲究技巧,我这里有些心得,给你分享出来:第一,我觉得找老师一个学期大概两到三次就可以了。家长频繁的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很可能打乱老师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老师们白天上课,课余还要批改作业,班主任还要做学生的工作,每天都要早出晚归,老师们,其实是非常辛苦的。
第二,要找老师呢,去找孩子学的比较薄弱的科目的老师,我觉得孩子哪门功课存在问题,再去找该科老师交流一下,跟老师商量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是有必要的,那些孩子已经学的很好的科目,其实是没有必要再去麻烦老师的。
比如:我女儿的地理老师和历史老师我就从来没有单独聊过,只在家长会上听听她们讲讲孩子们的情况。因为女儿的地理和历史学的都很好,而且有她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我相信她只要跟着老师走,认真去学一定就没有问题。于是呢,我就没有在问过老师他这两科的问题。于是呢,我就没有问过老师这两科的问题。我这样做并不等于我没有对老师的感恩和欣赏,只是我不想给老师添麻烦而已。
第三点,去找老师前,我们家长要先想好要说的话,我每次跟老师交流之前,自己都先在心里背后,想好了自己要说的话。老师每天管那么多的孩子,时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总是在跟老师打电话前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捋一捋,甚至在一个纸条上写好要问的东西,这样呢,就不会浪费时间,同时呢,又不会漏掉关键的东西。
有时候开完家长会,不少家长都想,好不容易见到老师,为了想跟老师聊聊孩子。可是有的家长缠着老师滔滔不绝说个没完,跟老师说了半天,老师问你想要表达什么呢?想要我做什么呢?耽误了老师和大家的时间,到最后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说实在话,每个班几十个孩子,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孩子所有的问题,所以家长跟老师交流。一方面是,引起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另外一个方面家长也要把问题聚焦在学习上,这样呢,才会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