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教师那会,我怀揣着塑造一切的雄心壮志,想着凭借自己的努力,能把每个孩子都打磨成同一标准下的“优等生”。直到遇见了小天和小付,我才真正领悟到教育的真谛。
小天是个腼腆内向的男孩,课堂上即使知晓答案,也从不主动举手,被老师点到名时,回答声小得像蚊子哼哼。小组讨论时,他总是默默坐在角落,看着别人热烈交流。我一开始着急,想着各种法子逼他变得外向活泼,频繁提问让他发言,还要求他每天找同学聊天。结果,小天愈发紧张,甚至开始害怕上课。
而小付截然不同,她是个活泼过头的孩子,上课小动作不断,屁股底下像装了弹簧,还经常抢答,打断其他同学的思路。我多次严厉批评,课后留校教育,试图让她像小天一样安静乖巧,可成效甚微,她依旧我行我素,眼里的光芒都黯淡了几分。
就在我焦头烂额之时,一次偶然改变了我的做法。学校组织绘画比赛,小天在角落里专注地画着,我走近一看,一幅精美的风景画映入眼帘,细腻的笔触、和谐的色彩搭配,那是他沉浸在自己世界里创造出的美好。那一刻,我意识到,他的安静是在为内心的丰富积累能量,他不适合热闹的口头表达,却能在绘画中绽放光芒。
从那以后,我不再强迫小天在课堂上频繁发言,而是给他创造展示绘画作品的机会,让他给同学们讲解创作思路。慢慢地,自信在他脸上绽放,他的作品多次获奖,人也开朗了许多。
小付呢,运动会成了她的舞台。跑步赛场上,她像一阵风,身姿矫健,为班级争得荣誉。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她担任体育委员,组织同学训练。有了用武之地,小付的热情有了正向出口,她不再随意扰乱课堂,而是认真规划训练方案,带领班级在体育赛事中屡创佳绩,纪律性也在责任的磨砺下逐渐养成。
教育不是将孩子改造成千篇一律的模样,而是发现他们的独特。就像花园里不能只有一种花,森林中不能仅有一类树。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播撒的独特种子,有的是娇艳玫瑰,有的是淡雅雏菊,有的是参天白杨,有的是坚韧胡杨。
作为老师,我们应是那温柔而智慧的园丁、护林人,用耐心去发现孩子是花还是树的本质,用爱心为花儿提供充足阳光雨露,让色彩缤纷;为树木丈量成长空间,助其挺拔参天。让花成其为花,绽放独特风姿;让树成其为树,构筑葱郁天地,这,才是教育最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