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跨国公司被一家国内的民营上市公司收购,因在职员工平均年限都有近十年,大部分员工希望能够给些经济补偿金,但新接手的公司定下心来是不会给员工经济补偿金,故公司出现了三类人:1、积极配合新公司的运作2、消极抵抗,工作状态不饱满。3、极力抵抗,凡事不配合。
先来说说代表第一类情况的D吧,他是仓库的主管,之前的公司呢,比较注重文凭,他虽然能力还是不错,但是因为文凭比较低,在公司也干了十几年了,始终没办法升到经理的岗位,这次公司被收购,新公司进出货量大增,他没有怨言,积极组织手下员工加班,配合公司的货物运输,解决了公司出货跟不上客户要求的难度,受到新任公司的领导多次表杨.
再来说说代表第二类情况的E吧,她是公司的采购,因之前的采购任务比较少,新公司打算将两个采购员的工作合并到一个采购人员来处理,B采购心理及不舒服,虽然没有正面抵触,但是材料订购议价就不如之前积极,有人来催才开始下订单,没有来催就先不处理,与供应商谈价格之前是货比四家,现在是尽量少比,有领导来询问才再找两家问问。
最后说说代表第三类情况的F吧,他是技术部的技服人员,他一有机会就找老板谈要补偿,他说就算打点折也是愿意接受,但是新公司领导都不接受,新公司因为更换新的产品线,对于技服人员培训学习新的产品知识,但是C觉得之前的补偿不结清,新的工作没办法去接受。公开与新任的技术部领导对骂,引起了不好的影响,公司为此也对他进行的公告惩处。他认为自己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
为什么同一件事会出现不同的行为反映呢?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心里学中的ABC法则,我们可以试着用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的“ABC法则”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事情的决定性因素。ABC法则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从心里学家的分析来看,原来D、E、F产生各自不一样的行为表现,是他们对于被收购后的认识有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才导致了有了不同的行为方式。作为新公司的领导应该如何去处理这样一种现象呢?首先要明确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是他们的认识上的不同,而不是收购这件事情的本身,故需要的是培育统一的认识,构建良好的文化。
以上是本人对此事的思考,有不同想法的朋友欢迎共同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