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岸:民族与人性的诗歌光辉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获奖作品集序言之二
屠岸/著名文学翻译家、编辑家、学者、诗人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它们共同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丰富多彩,神话故事源远流长,民族史诗宏伟壮丽。他们的作家文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至今,民族作家、民族诗人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他们或用本民族语文进行创作,或用汉语进行创作,同样创造出辉煌的文学成果。“五四”以来,少数民族作家、诗人与时代同步,在他们的作品中,充盈着反帝、反封建和爱国主义激情。少数民族作家与汉族作家共同谱写着光辉的中华文学史。“江山代有才人出”,在历代闪射着耀眼光芒的作家、诗人名单中,许多少数民族作家、诗人名列其中。例如,古代有耶律楚材(契丹)、萨都刺(回)、元好问(鲜卑)、蒲松龄(回)、纳兰性德(满)、曹雪芹(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被认为满族)等等;现当代有老舍(满)、沈从文(苗)、萧乾(蒙古)、陆地(壮)、牛汉(蒙古)等。他们的名字各自放射出独特的异彩,与汉族大作家、大诗人一同流芳百世,辉煌千秋。
我国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好些民族被称作“歌的民族”。他们当中的不少歌手和作家用文字保存了大量民歌和民族史诗、长篇叙事诗。他们当中又有不少诗人进行诗歌创作。——当今中国新诗界出现“双轨”现象:一方面,老、中、青三代诗人继续努力创作,优秀诗歌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有些人走入诗歌误区,号召颠覆崇高,颠覆英雄,颠覆传统,颠覆语言,提倡“诗歌垃圾运动”“下半身写作”等。在当代新诗诗人队伍中,少数民族诗人是一支生气勃勃的生力军。他们之中不少人抵制诗的堕落,坚守真善美的底线;在弘扬本民族特色的同时,把视野拓展到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以至全人类。在他们身上,同样寄托着中国新诗的希望!
本书收入十位少数民族诗人用汉语(阿尔泰除外)撰写的诗歌作品。他们分属彝族、白族、撒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朝鲜族、满族、苗族。吉狄马加的诗歌浸染着彝族人民的血肉,渗透着彝族人民的灵魂,体现着民族的生死情结,升华着人类的寻根和人间的悲悯。晓雪始终缅怀着故土的爱情,故土生活的恬静与和谐。阿尔丁夫·翼人以自己的诗魂拥抱黄土地,使诗不朽,使土地不朽。舒洁深情咏叹群山的悠远和北方道路的迂回,惦念着别离与重逢,歌赞着人间最伟大的奇迹。木斧永远做着故乡的梦,把重建故土作为自己终生的梦想。列美平措把逶迤的情思深深投注到那拉岗的炊烟和七湖的圣光中,使自己和读者的心绪得到净化。阿尔泰呼唤自己的诗歌醒来,迎接最美好的黎明。南永前的图腾诗,通过对水、火、土、月以及各种动物的吟咏,把原始和现代结合起来,把民族和人类融合起来,体现诗人对历史和未来的深深思索。娜夜的诗让女性特有的细致体现在对母爱的依恋中。何小竹摒弃刻意,笔随意走,从随意中寻求意义。十位诗人各有特色,共同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闪耀着民族之光,人性之光。
我们热切地期望,从这些诗人中,从当代和未来的少数民族诗人中,会产生不逊于、甚至超过上述古代大作家、大诗人水平的人物,为少数民族文学,为中华文学的璀璨星河,增添新的光辉。
在“双轨”现象还没有完全消除的今天,本书的出版将给中国诗坛的天平加上正面的、有益的砝码。本书编者邀我写序,我欣然命笔,写了上面这些话。
2010年8月2日,北京。
屠岸简介:
岸,男,1923年生于江苏常州,著名文学翻译家、编辑家、学者、诗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莎士比亚历史剧《约翰王》、惠特曼诗选集《鼓声》、《济慈诗选》、《英国诗选》、《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英美儿童诗精品选》(三种)等译者。著作有《萱荫阁诗抄》、《屠岸十四行诗》、《哑歌人的自白——屠岸诗选》、《诗爱者的自白——屠岸的散文和散文诗》、《深秋有如初春——屠岸诗选》、《倾听人类灵魂的声音》、《诗论·文论·剧论――屠岸文艺评论集》、《夜灯红处课儿诗》等。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现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