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谭
阅读本文需要的时间约为:20到30分钟。
Hi,我们又见面了。上一篇文章(《时间管理训练营(二):时间管理的起点——高效行动》),我们谈到了如何让自己专注于自我真正的目标,而不再那么容易被感觉拐跑,并形成行动的正循环。
不过,在上一篇文章的结尾,我们提到了:如果规划不当的话,正循环是持续不了太久的。所以,这篇文章我们将会学习:高效规划,做好时间管理的地图。在这篇文章的末尾,你将得到一份时间管理的【工具大礼包】,辅助你将学到的方法实践运用。
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也尝试过规划时间,却没有什么效果,求指导。
于是我会问他:哦,你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会说:先制定时间规划,然后再去执行啊。比如上个周末,我就给自己定了两个小目标:看完1本书以及为最近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周五晚上,我拿出一张纸,写好第二天的详细计划。
他们接着说:你看我精心为自己规划了一天的时间,从起来到躺下,而且劳逸结合,我觉得挺科学。
我问:嗯……然后呢?
哎呀,别提了。和小艾一样,在早起上我就跪了,按了闹铃后八点才起,觉得有些挫败,就放弃了跑步。下午梳理工作的时候,又发现重要的资料给忘在了公司,心里烦躁,就开始刷起了朋友圈。晚餐后,去散步时看到路边有下象棋的,我蛮喜欢,就看了起来。几盘过后,已经是晚上十点了。所以,当天洗漱后回顾一天时,觉得自己好懒啊,就没了做第二天计划的心情。那样明早就可以睡懒觉了吧,所以,晚上也不用早睡,那就熬夜追剧吧……最后,书只看了一半,总结也没写。
他如是回答。
哈哈,你这个阶段我也经历过,正好可以和大家聊聊。我笑了。
情景分析:大学时代的时间管理
其实,刚进大学时,很多同学就想“一定要好好过这四年”。为了让自己的每一天更加充实,他们开始制定每日的时间规划。
嗯,看上去和前面的周六的规划蛮像的嘛!是的。但这样规划有明显的缺陷,试过几次之后,你就会发现一周都坚持不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我们很小就遇见时间表了,就是学校的课程表,上学放学,上课下课,上什么课等等,都是按时间排的。不过学校的课程表的目的是方便管理,并不适合作为个人的时间管理工具。
时间表的缺陷
1.如果时间表上的某一项任务没有完成的话,会连续影响到之后的任务,而且还会带来“失败感”的消极情绪。
2.其次,固化的时间表一般只能用在高度流程化和可预计的工作上,一旦临时加了任务,就很难灵活调整。
3.更为可惜的是,时间表只是在规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而没有关注时间成果。比如计划阅读1小时,却心不在焉地只读了十几页。
可以发现,就算我们完成了时间表上的任务,也并没有进入时间管理的【正循环】。
《奇特的一生》给我的启发
直到大二的某一天,我在图书馆翻到《奇特的一生》。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前苏联人的故事,名叫柳比歇夫。
他的一生,丰富、充实又生气勃勃,你可以说他是数学家、记者,也可以说他是生物学家或是历史学家。但柳比歇夫的奇特,却并不在于取得了这些成就,而在于他是如何对待时间的。柳比歇夫在26岁时,史无前例地开创了时间管理法——他记录自己生活中每一个事件花费的时间,然后统计、分析、总结和计划,不断提升效率。至此之后,他坚持了56年,直到逝世。
刚看到时间日志的时候,我以为柳比歇夫是在和时间竞争,想跑赢时间,但看完书我才明白柳比歇夫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柳比歇夫是把自己当成了实验对象。他用时间统计法来研究:在阅读、工作、思索、写作各方面,自己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最好?有了时间日志,他不会让自己负担过重,以致于不能胜任。反而,他对自己能力的判断精确无比,并一直沿着自己能力的边缘前进。这对我的启发是:时间管理不意味着被时间束缚,而是通过时间去试探自己的极限,实现生命更大的自由。
改进时间管理方法
不过,我觉得自己还没有毅力像柳比歇夫一样,把整天的事项记录成时间日志,然后统计分析来管理时间。于是,我便开始用待办事项卡这种更简单、可操作的方法来规划每天要做的事:
如果按照上面的表格来安排周末的话,我们的时间就很灵活,就算被别的事情打扰,我们也能从容应对了。可能你会好奇,既然时间灵活,为什么还要写出预估时间呢?
其实,写预估时间,是为了让我们对自己做事的效率产生精确的感知。比如,同一本书上次1小时读了40页,这次1小时读了70页。假设全书难度相当,你就可以推出自己的效率有提高。就这样,我在每天睡前都写好第二天的待办事件卡,第二天完成一个便打一个钩。因为每次打勾都有很强的成就感,所以很快就养成了这个习惯,直到大学毕业。这也就是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的持续形成激励感,让“自我”和“感受”走在同一条路上。
从这段经历中,我明白一个道理:
在学校或假期,我们做的事都是相对可控的。可在职场,要做的事的数量和难度都增加不少。更别提还有很多临时任务,再加上工作状态不时被打断,待办事项卡的方法已无法应对。因为感觉手头事务繁重,所以有时做事不能专注。不过,后来我又找到了方法。
情景分析:工作中的时间管理
这种方法可能有些同学听过,那就是“番茄工作法”(可参考《番茄工作法图解》),下面,我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些我在使用这种方法时的体验。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用于专注工作的时间管理方法,方法如下:
注意事项
1.番茄法仅适用于个人专注时间,不适合娱乐、外出、沟通讨论等场景;
2.使用番茄钟之前,请确认自己的时间不会被打断。
番茄工作法
1.设定一个25分钟的闹钟;
2.默念三二一(321原则),开始全身心投入工作;
3.用专注的状态高效工作25分钟,不允许走神;
4.如果做到了步骤3,就完成了1个【番茄钟】;
5.如果在25分钟内走神/被打断,则【番茄钟失败】,回到1重新开始;
6.每完成1个番茄钟就休息5-8分钟,然后用321法则开始下一个番茄钟。
番茄工作法的精髓在于,它能帮我们大脑保持专注,让每一分钟都格外有效率。你可能会发现,全神贯注的25分钟完成的事务,平常状态也许要花1个多小时。另外,之所以设定25分钟的时间段,是因为我们既可以短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集中,又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目标,得到满足感。
可以发现,执行番茄钟也可以形成一种时间管理的【正循环】,让自我和感受走在同一条路上。不仅如此,结合昨天的“任务分解”方法,番茄钟就更强大了!
可见,番茄钟除了可以帮我们更为细致地分解任务,以持续得到激励,还能让我们养成一种预估做事时间的思维。所以,每个工作都可提前写下预估番茄钟个数,在实际完成后写上实际所用番茄钟个数。当下次拿到相似的任务时,你就很清楚大概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了。长期下来,你甚至能知道自己每天能完成多少任务、每周能完成多少任务、每月能完成多少任务、每年能完成多少任务。这种对时间的感知,能帮你追求以及分解更长远的目标。
好,总结一下番茄工作法的好处。
1.促使我们大脑专注运转,让每一分钟都格外有效率。
2.帮我们更为细致地分解任务,以持续得到成就感激励。
3.让我们养成一种预估做事时间的思维,有助于追求和分解更长远的目标。
有的同学可能又要问了,新手一般一天能吃几个“番茄”?
一般来说,我工作饱和的时候一天能完成15个番茄钟。大家在刚开始练习这个方法的时候,建议先定一个小目标:每天完成4个。另外,搭配“GTD时间管理系统”,番茄工作法还能再次升级。
工具介绍:GTD时间管理系统
GTD是什么?——GTD是“Getting Things Done”(把事情做完)的缩写,它是一种高效处理事务的流程。该流程源于David Allen的著作《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
工作两年后,结合GTD流程,我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时间管理系统,这套系统让我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繁杂的事务,进入“快+早”的时间管理正循环。虽然这套系统看上去复杂,但使用后会发现其实并不难,即使是刚学习时间管理的同学,也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以下是我用到的工具:
它们的功能如下:
A4活页本:把打了孔的A4纸装订成册
A4纸张:按照模版打印A4纸(课堂最后会给出所有模版)
打孔器:给A4纸打孔
小便利贴:用来记录待办事项
A4纸模版
A4纸-收集箱:用来收集新的待办事项
A4纸-今日待办:用来收集当日待办事项
A4纸-今日完成:用来记录当日完成的事项和每日复盘
A4纸-周总结:用于每周复盘和奖励
该系统的执行过程分为4个步骤。
(一)清空你的大脑
在处理每天的事务时,总有很多干扰因素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以至于我们没有足够集中的精神去关注更重要的问题。GTD流程第一步就是帮我们清空大脑:
如图中红框的部分,每当头脑中出现引起你注意的事件,你先做一个小判断“这件事情是否能在2分钟内完成?”如果可以,那你就立马执行——2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情,不要拖延。
注意:不要执行短期“诱惑”,比如“再看一眼朋友圈”这种想法应该直接丢弃。
如果不能在2分钟内完成,那就把它们随手都写下来,然后分门归类到收集箱中,再思考每件事的意义,考虑应该怎么做。这个环节,我会把待办事项直接写在便利贴上,然后贴在A4纸-收集箱,如果是当天就需要完成的事情,我会直接贴在A4纸-今日待办。A4纸-收集箱分成长期和短期,其中短期的收集箱,用来存放预计本周内会去完成的事项,而长期的收集箱可以存放未来的打算和想法。
注意:写的事情应该是可以执行的明确目标。比如“让朋友小芳开心点”不是一个明确的目标,而“送小芳一只她喜欢的口红”则是明确的目标。
(二)今日待办
每天一早,我就会先思考今天要做什么,把一些收集箱中的待办事项便利贴转移到A4纸-今日待办。
如果发现有遗漏的,或临时想起的,我也会写出便利贴,贴在今日待办或收集箱中。
注意:我不会将太多事项贴在今日待办,而是先贴上少量事项,等做得差不多了,再补充贴上一些事项。否则容易造成自我期待过高的被动局面。
可以看到,今日待办分成两栏。左边是不固定时间的区域,右边是时间轴。我会把需要固定时间的事项贴在右边时间轴附近,例如“参与每周选题会”将在下午3点开始,我就把事项贴到时间轴对应时刻上。不固定时间的事项就放在左边。
(三)今日完成
接下来,一天的生活就开始了,固定时间的事项,我会在那个时刻完成,不固定时间的事项,我会根据3个问题来判断当下要做什么。
我现在有多少时间?我现在有多少精力?什么事情比较重要?
根据这3个问题,我会灵活地从今日待办的事件区域中选择一件来完成。每完成一件事,我都会把它从今日待办转移到“今日完成”表。如果是用番茄工作法完成的事项,还会做上一个数字记号,代表花费的番茄钟数量。
像这样一天下来,我就得到了一份当日记录。在晚上睡前我还会对今日情况做一些复盘,为了能在未来做到更好。
(四)本周总结
连续完成一周的“今日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周总结了。同时,我会在周日晚上统计本周的番茄钟数量,兑换上周日和自己约定的奖励。
注:提前和自己约定奖励,可以让“自我”和“感受”更长期地走在同一条路上。我习惯于用番茄钟数量来兑换奖励。不过这因人而异,同学们可以设定适合自己的奖励方式,比如每天给自己打分,累计xx分兑换xx奖励。
好,我们再回顾一下GTD流程:清空你的大脑→今日待办→今日完成→本周总结。GTD流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得我们在任何一个给定时间,能够做出最好的选择:现在要采取哪个行动。这样我们做任何选择的时候都非常明白这个是现在最应该做的事,而不必担心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做。我们的心态就永远平静。结合番茄工作法和“今日完成”,这套系统还能产生不可思议的作用。我每月都会把这个月的“今日完成”装订成一本日志。长期下来,每两年的时间日志就能塞满一个文件夹。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每日记录。当你翻起过往的日志,看到一件件微小的事情,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你就能够对时间形成更深刻的意识。正如香港作家陶杰所说: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其实,你只要了解这些步骤背后的原因,然后按照“清空你的大脑→今日待办→今日完成→本周总结”四个步骤就可以很轻松地做到。我们先来看一个妈妈的一天,然后试着用“GTD时间管理系统”帮她规划日程。
情景分析:明明妈的一天(1)
明明妈在广州,是一位普通的职场妈妈,和大多数家长一样,白天要上班,在家大部分时间都投到做家务和照顾正在上幼儿园的明明。下面,是她的一天。
第一幕:鸡飞蛋打的清晨
六点的闹铃准时地响起,明明妈妈需要起来为一家人准备早餐了。
睡眼惺忪的爸爸搂着儿子走到客厅,妈妈火急火燎地把他们推进卫生间。
明明爸:快点快点洗脸刷牙,爸爸你洗完去热一下牛奶!
到了七点,一家人已经都洗漱好了,围坐在饭桌前。
明明:妈妈,我想吃荷包蛋!昨天早上就是水煮蛋,我已经不想吃了!
明明妈:好好好,明天给你做,今天就将就一下。
明明嘟着嘴吃完了饭,好说歹说也只肯吃蛋白,剩下了蛋黄。饭后,明明妈收拾完碗筷,从厨房走出来。
明明:妈妈,我不想穿校服。
明明妈:不行!
明明爸:老婆,你看见孩子的水杯了吗?
明明妈:水杯昨晚不是你洗的吗?你自己找,别什么事都来问我。
明明爸:我就问问你,干嘛这么大脾气。
明明:妈妈,妈妈,我不要穿这件毛衣,给我换一件!
明明妈(想):真的是,两父子都不让人省心。
其实,这样的早晨,对明明妈来说,每周都有一两天。只是由于她一直没有记录,所以,这些手忙脚乱的早上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一错再错。而这,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第二幕:匆匆忙忙的早上
明明妈已经工作了七年,是公司里的销售部部门副经理。
她来到公司后,看了下自己前一天写下的待办事项:
那么,开始工作吧!先审核方案,再准备汇报。
在审核方案时,总经理跟她打了个电话,询问销售部门新近交流的客户B的进度,并强调客户B是个大客户,让她亲自对接。
明明妈(想):如果能拿下客户B的话,今年的业绩就稳了。不过,初步判断,这事挺难……
明明妈继续审核未看完的方案,但已经不如被打断前那般专注,因为潜意识里想着要怎样拿下客户B,在不知觉中消耗自己的注意力。对于未来的事项,明明妈没有将其先记录下来。所以,在处理现阶段任务时,可能会受到重要性靠后的待办事项的影响,导致无法持续地高效工作。
呼,终于审好了。不过,这次的时间比往常的要长。还是赶紧准备部门工作汇报吧。
这时,幼儿园老师打来电话。原来今天有体育课,明明妈忘记给孩子带替换的衣服。孩子课上跑得全身是汗,衣服都湿了。大冷天的,老师怕孩子感冒,想要家长送件衣服过去。
明明妈(想):哎呀,只好请半天假回家拿衣服了。都怪我太粗心,怎么就忘了今天有体育课呢?
其实,孩子的课程表是固定的,只要提前规划,就能避免这样的乌龙发生。后来,明明妈只能牺牲午休时间完成了工作汇报。
你可能会说了,感觉做一个妈妈真的不容易啊,要做那么多事情!
赞同。妈妈们事情本来就很繁多,稍稍没有规划好,就很容易出问题。下面,我们继续跟着明明妈过完这一天吧。
情景分析:明明妈的一天(2)
我们已经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了明明妈颇让人头疼的上午。那么,她在下午和晚上时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第三幕:误了事情的下午
14:10,明明妈开始给新人开培训会,50分钟后……
好,我今天就讲到这,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有一个新人举了手,并连续问出好几个比较深的问题。明明妈便耐心地一个一个回答,结束会议后,她看了看手机。
明明妈(想):什么?!已经三点半了,回答了半个小时?去客户那要迟到了,只能跟他们道歉了。
在两件相邻的时间确定的事件间,明明妈没有预估前一件事需要的时间,也没有为第二件事设定一个出发时间。所以,未能按计划完成任务。
第四幕:忙里偷闲的晚上
晚上6点,明明妈正准备回家。同事佳丽看到,连忙走过来说:“亲爱的,你忘了我们今天晚上要去看《暗恋桃花源》么?”明明妈一下子记起来,她和同事早上个月就订了话剧票,开演时间正是今天晚上。“天啊,我真的忘了!”她赶紧拿出手机打给明明爸。
明明妈:老公,完了我忘了今天晚上约了跟同事看话剧,你带着明明在外面吃个晚饭行吗?
明明爸:不是吧你,我今天晚上要去健身房的!
明明妈:我这不是早就约好的么?还不是因为你们整天给我找事,要不然我能忘吗?
明明爸:哎哎别一说话就急,你自己忘了,还怪到我身上了。
明明妈:我就问你,你要不要管你儿子的?
明明爸:行行行,我管我管。
8点半,明明妈回到家后,明明正和爸爸闹着要看动画片,不想写作业。
明明爸:你总算回来了,看看这个小家伙。
明明妈:我来跟他说吧。
一番话过后,明明答应了做作业,明明妈则拿出一本书陪着他。明明会不时地问她问题,或是有关作业的,或是临时起意的。明明妈便放下书,回答他的问题,所以,书实际也没看进去多少。
明明:妈妈,我作业做好了,也洗好了澡,可以给我讲今天的故事吗?
明明妈(想):白天忙了一天,中午没午休,看话剧的时候兴奋,结束后感觉身体被掏空。刚刚看书都想睡了,现在还要读故事……
明明妈:好,明明先去洗脸刷牙,然后等妈妈去你房间。
绘声绘色地为明明读完故事后,再把小宝哄睡了,明明妈才有了自己的时间。洗完澡后,躺在床上的她,已经不想动了。坚持了几天的瑜伽,也不想做了。
今晚睡觉前,明明爸没有主动对她说晚安,还像个小朋友一样呢。
明明妈(想):那我也不说了,心累,睡觉。
她熄了灯,忽然,耳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晚安。
明明妈(笑):晚安。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再说一遍:妈妈们真的很辛苦。我的妈妈这么多年来肯定也不容易。
是啊。所以,从需求这个角度来说,她们其实更需要好好做规划。下面,我们假设让明明妈妈根据课堂提到的方法做规划的话,又会是怎样?
情景分析:明明妈妈的一天(3)
明明妈在广州,是一位普通的职场妈妈,和大多数家长一样,白天要上班,在家大部分时间都投到做家务和照顾正在上幼儿园的明明。下面,我们来看下她可以怎样度过一天。
其次,她将“收集箱(短期)”中计划明天完成的便签转移到“今日待办”。
如果有了这份待办后,明明妈的一天的收获又会是怎样的呢?
由于提前知道自己第二天晚上要去看话剧,所以当天晚上她就和老公沟通好。第二天早上,一家子还是被明明弄得鸡飞蛋打。明明妈也还是请了假回家拿衣服送到幼儿园。下午,她还是由于培训会的时间太长而导致去客户C那迟到。而晚上,除了没和老公吵之外,和没做规划的情况差不了多少。
你可能会觉得明明妈这一天似乎还是过得不大好啊。
“似乎”这个词我承认。但是,你看到最后就不会这么说了。在她审核客户A的方案被总经理打断后,她马上将“拿下客户B的合同”放到了长期收集箱中。这样,她就能很快地回归到专注的状态,继续完成手头的工作。
而且,每完成一个任务,便可将其归入“今日完成”中,并在需要专注的事情后面记上所用番茄钟的数目。
更重要的是:针对一些需要改善的事件进行复盘,反思如何做得更好。
当天没有完成的便签重新贴回短期收集箱中。另外,在复盘之后,她马上将可以落实到行动上的点写到新便签上,放进了收集箱。
这样的复盘可以让她不断地优化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事件,避开路上的坑,并找到做事的最佳路径。而且,做出这些后,她马上就可以进行新一轮的循环:将自己脑海中的待办事项放进收集箱,再到待办页……从理论来讲,她每天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保证在高价值目标上投入的时间,并提高自己利用时间的效率。做好了这一切后,明明妈便可以在对“明天会更好”的确信中,主动对明明爸道一声“晚安”,而后进入黑黝黝的美梦中。
诚然,对于父母来说,要兼顾工作和生活,不是一个时间管理系统就能完全解决的。很多事情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可以看出,有无规划的一天是很不一样的。运用了GTD时间管理系统后,明明妈妈产生了以下变化:
好,下面就将“工具大礼包”分享给你。
时间管理工具
这里是文中出现过的时间管理工具以及模版。
以下是需要用到的工具:
以下是用到的模版:
需要保存模版的同学,可以先点击图片,然后长按图片保存在手机。或者在电脑上打开这个网址下载模版附件:http://dwz.cn/77hETd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工具本质上还仅仅是工具,只能够让已经擅长时间管理的人过得更轻松,却不能让本身自控力很差的人直接变成时间管理达人。“GTD 时间系统”,这种纯实践的方法,一定要执行了才能看到效果。暂时没有“A4活页本”也没关系,打印出A4纸和标签就可以实践GTD了。
当然,如果你感觉有困难,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形式做起,然后再慢慢升级。例如,你可以先只用“收集箱”和“今日待办”,熟练后再加上【今日完成】,最后再加上“本周总结”。
课程回顾——番茄工作法
1.设定一个25分钟的闹钟;
2.默念三二一(321原则),开始全身心投入工作;
3.用专注的状态高效工作25分钟,不允许走神;
4.如果做到了步骤3,就完成了1个【番茄钟】;
5.如果在25分钟内走神/被打断,则【番茄钟失败】,回到1重新开始;
6.每完成1个番茄钟就休息5-8分钟,然后用321法则开始下一个番茄钟。
课程回顾——GTD时间管理系统
GTD流程:清空你的大脑→今日待办→今日完成→本周总结。
文章的信息量比较大,但又是最重要的一课。所以,下一篇文章将针对GTD时间管理系统,讲解和说明更多细节,让大家能掌握得更牢固。
记住:时间管理作为一门技能,最重要的就是实践。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