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为什么一个经常开怀大笑的人,心态也会更加积极?我看了一个老年人电影之后,走路居然比平时慢了半拍,这又是为什么?监督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环境,还是某种制度?
1、联想激活:香菜和榴莲
最近我们办公室发起了一场很有趣的谈论,是关于香菜和榴莲的,原因是因为大胡子不爱吃榴莲,阿不营长不吃香菜。人的大脑是很有意思的,我以前对这两种东西一点感觉都没有,但是现在走在街上,每天至少可以看到一次榴莲和香菜......并且对这两种东西也似乎没啥好感了——我自己的大脑已经自动地把“香菜、榴莲”和“不好吃”建立起了联系,这就是一个“联想激活”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下意识完成的——我以前其实很喜欢香菜和榴莲的。
到这里,就要提到我们对思维的看法:你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但其实你错了。有意识的思维只是少数几个,但多数思维都是无声的,隐藏在有意识的自我之后。
2、启动效应:根本停不下来
有一阵子,我经常哼凤凰传奇的神曲《最炫民族风》。“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只要这16个字一唱出来,我就必须要把整首歌都唱完,哪怕是躺在床上困成狗,也要哼完了才能入睡,不然根本停不下来!
这种无意识的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别急,让我们先看一个实验。
这时候心理学家又来了,这次是约翰.巴奇。他通过组织两组学生来从含有5个单词的词组中(例如“发现、他、它、黄色的、马上”)填出4个单词来组成句子。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重组的句子中有一半都含有与老年人相关的词汇。当他们完成任务时,又被叫到大厅的另一头完成另一个实验。有意思的是,这些以老年人为主题造句子的年轻人比其他人走得要慢得多。
简单地说,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哪怕是无意识的)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我们的行为,所以我看了一个老年人电影之后,走路居然比平时慢了半拍;反过来也成立,常见的动作也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我们的想法和感受,所以一个经常开怀大笑的人,心态多半积极。
3、环境因素:我们永远在接受环境的暗示
总人会认为自己可以脱离环境的影响,独立存在,但是这也许只是一个幻想而已。如果要举例子,可能没有比下面更加典型的了。
实验发生在英国一所大学一间办公室的茶水间。多年来,这间办公室的职员一直都是自掏腰包买茶或咖啡,他们把每杯茶水和咖啡的建议价格写下来贴到墙上,上班时每次去接茶水或者咖啡时都会把相应的费用投到一个“诚实盒”里。某一天,有人在价格表的上方贴了张横条,上面既没有什么警告,也没作什么解释。在接下来的10周时间里,每周横条都贴有一张新的图片,图片上要么是一些花,要么是一双眼睛,好像盯着看着图片的人。没有人对这些新装饰发表过什么评论,但“诚实盒”里的钱却有了明显变化。
实验开始的第一周,有一双睁大的眼睛在盯着来喝茶或咖啡的人,他们投进“诚实盒”的钱的平均值是70便士。第二周,图片上是鲜花,盒子中的钱的平均值少了15便士。这个趋势持续着,凡有鲜花图片的那一周,盒子里的钱数就会减少。从平均水平来看,“眼睛周”时盒子中的钱是“鲜花周”时的3倍。
那么敲黑板,下面是重点——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监视符号便可以促进人改善自己的行为,并且这一过程没有任何意识的参与——那么,你是否还认为我们可以完全不受环境的影响呢?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哦对了,心理学家还有个发现,‘“钱这一概念会滋生个人主义:不愿意和他人一起,不愿意依赖他人,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请求”。也难怪在现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文化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更淡漠了,也更独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