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谬误—破窗理论

破窗谬误

经济学这门学科为依据写的文字大多数晦涩难懂,并且像法律条文一样冷冰冰。

同时在所有学科中,经济学的谬论最多,因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总是带着私欲,这加大了研究的难度,破窗谬误就是经济学中典型的错误认知。

在商业街上,一名顽童抡起石头,砸破了面包店的橱窗,等店主发现时,顽童已逃之夭夭。补窗户需250美元,店主发愁了。

但邻居们说:别愁了,你这250美元推动了玻璃业的发展,如果你的橱窗永远不坏,玻璃店老板吃什么?如今玻璃店老板有了250美元,可向更多商家购买东西,则整个商业发展了,你也是受益者。

看来,那个顽童简直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大恩人。但,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谬误:给玻璃业的钱是促进了玻璃业的发展?错,如果按照以上的逻辑那么打碎窗户越多不就是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事实:原本店主现在不得用于买玻璃的250美元,本可以直接用于其他消费,旅游、购物、换家具等等。然而现在这些本来应该使用的企业得不到这250美元,反而会加剧这些企业的发展。

大家可以思考几个问题:

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拆迁路桥、厂房,谁来确定本应该继续使用的资产是否该拆除?你可能会说拆迁好呀,可以补偿拆迁户,那不就有钱了,大家双赢,且继续看下去。

二是一家公司扩大了一条新的产品线,但是没用几年有了新的技术出现,产品线的使用率降低了,有人就说你应该把老的产品线拆毁,赶紧购买新产品线生产新品。这时候老板怎么可能随便花钱出去,扩大没几年的产品线成本还没收回来。

所以钱是哪里出,拆迁的资金都是纳税人的,只是没有从你的口袋掏出来,而且是有一部分人切实收到了利益,他们是不会阻止拆迁的,所以你懂的。

经济学内容会持续分享,先持续写。再求进入下一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