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DDD为复杂软件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思想,其将易发生变化的业务核心域放置在限定上下文中,在确保核心域一致性和内聚性的基础上,DDD可以被多种语言和多种技术框架实现,具体的框架实现需要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和需求来制定。
核心的指导思路归纳为:
关注点放在domain上,将业务领域限定在同一上下文中
降低上下文之间的依赖,通过‘开发主机服务’(REST服务是其中的一种)、‘消息模式’、‘事件驱动’等架构风格实现
遵循分层架构模式
针对DDD的架构设计,《实现领域驱动设计》提到了几种架构风格:六边形架构、REST架构、CQRS、事件驱动等。在实际使用中,落地的架构并非是纯粹其中的一种,而很有可能户将上述几种架构风格结合起来实现。
此部分内容主要来源于《实现领域驱动设计》的第4章,加上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所谓的六边形架构,其实是分层架构的扩展,原来的分层架构通常是上下分层的,比如常见的MVC模式,上层是对外的服务接口,下层是对接存储层或者是集成第三方服务,中层是业务逻辑层。我们跳出分层的概念,会发现上面层和下面层其实都是端口+适配器的实现,上面层开放http/tcp端口,采用rest/soap/mq协议等对外提供服务,同时提供对应协议的适配器;下层也是端口+适配器,只不过应用程序这时候变成了调用者,第三方服务或者存储层提供端口和服务,应用程序本身实现适配功能。
基于上述思考,将分层接口中的上层和下层统一起来就变成了六边形架构,基于端口和适配器的实现,示意图如下:
上图来源于《实现领域驱动设计》的P111
我认为六边形架构并非创造一种新的架构风格,只是将原来的分层架构风格重新解读,使得架构更加简洁通用。同时,在DDD的设计思想下,六边形架构风格,让领域模型处于架构的核心区域,让开发人员将焦点聚集到领域。DDD和六边形架构是天然契合的,是DDD的首选架构。
REST——即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的缩写,翻译过来是"表现层状态转化"。参考至:理解RESTful架构。
RESTful风格的架构将‘资源’放在第一位,每个‘资源’都有一个URI与之对应,可以将‘资源’看着是ddd中的实体;RESTful采用具有自描述功能的消息实现无状态通信,提高系统的可用性;至于‘资源’的哪些属性可以公开出去,针对‘资源’的操作,RESTful使用HTTP协议的已有方法来实现:GET、PUT、POST和DELETE。
在DDD的实现中,我们可以将对外的服务设计为RESTful风格的服务,将实体/值对象/领域服务作为'资源'对外提供增删改查服务。但是并不建议直接将实体暴露在外,一来实体的某些隐私属性并不能对外暴露,二来某些资源获取场景并不是一个实体就能满足的,因此我们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在领域模型上增加了dto这样一个角色,dto可以组合多个实体/值对象的资源对外暴露。
CQRS——Cammand-Query Responsibility Segregation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命令与查询职责分离”。
简而言之,CQRS就是平常大家在讲的读写分离,通常读写分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查询性能,同时达到读/写的解耦。让DDD和CQRS结合,我们可以分别对读和写建模,查询模型通常是一种非规范化数据模型,它并不反映领域行为,只是用于数据显示;命令模型执行领域行为,且在领域行为执行完成后,想办法通知到查询模型。
那么命令模型如何通知到查询模型呢? 如果查询模型和领域模型共享数据源,则可以省却这一步;如果没有共用数据源,则可以借助于‘消息模式’(Messaging Patterns)通知到查询模型,从而达到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stency)。
Martin在blog中指出:CQRS适用于极少数复杂的业务领域,如果不是很适合反而会增加复杂度;另一个适用场景为获取高性能的服务。
图片来源于Martin Fowler的blog,图中表述的查询模型和命令模型共用数据源。
关于CQRS的讨论可以参考Martin大叔的blog:CQRS,以及:CQRS, Task Based UIs, Event Sourcing agh!
这一架构风格在实际项目中并未使用,不做过多阐述,感兴趣的同学自行研究。
结合最近在重构的社区服务系统(ECO),尝试使用上述的指导思想和架构风格,完成一次架构设计尝试,并详述如下:
ECO系统架构整合了六边形架构、RESTful架构风格、CQRS架构风格三种架构风格,并遵循经典的分层架构思想。
1、在遵循分层架构思想的基础上,引入了六边形架构风格,对内对外均通过适配器+端口的方式呈现:
面向用户侧,提供http端口,并使用SpringMVC框架的RequestMapping、Controller等组件实现对http 请求的解析,转化为Application层可识别的业务dto对象,这里的Controller+RequestMapping便起着适配器的作用;
面向第三方服务,通过httpclient和tcpclient的适配,可以对接多种协议的第三方服务端口;
面向存储层,通过mongoclient的适配,访问mongodb;通过mybatis的适配,访问oracle;通过redisclient的适配,访问redis;
面向消息中间件,通过mqclient的适配,方为rabbitMQ;
2、实现了RESTful架构风格,通过RESTful风格的接口契约对外提供主机开放服务。借助SpringMVC实现。
3、实现了CQRS架构风格:
orcale作为命令模型存储存在,并配以Transaction事务管理。主要存储帖子、评论、话题、圈子、关注等实体信息;
Mongodb作为查询模型存储存在,存储个人动态、社区动态等非结构化数据;
redis同样作为查询模型存储存在,存储用户个人信息、热门评论、热门帖子、热门话题、用户点赞信息等;
Application层分为QueryService和CommandService两大类应用服务,分别组合查询模型和命令模型;
使用rabbitMQ作为消息中间件,CommandService在完成命令模型的维护后,生产事件消息写入rabbitMQ,QueryService作为消费者从rabbitMQ读取事件消息,更新查询模型;
查询模型和命令模型极其对应的application service可以独立部署,独立扩展。
4、遵循基本的分层架构风格。
User Interface —— 用户接口层。对外提供各种协议形式的服务,并提供Validation参数校验,authenticate权限认证,业务实体组装器Assembler等。图中标绿组件。
Application —— 应用服务层。组合多个业务实体、基础设施层的各种组件完成业务服务。图中标黄部分。
Domain —— 业务领域层。DDD概念中的核心业务层,封装所有业务逻辑,包含entity、value object、domain service、domain event等。图中标蓝部分。
Infrastructure —— 基础设施层。提供公共组件,如:Logging、Trascation、HttpClient等。图中标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