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定位,其实我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那么纠结。
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所作的经典书籍《定位》说: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从这句话中, 我梳理出了“以终为始定位法”。
定位,不是让我们去创造新的事物,可是去寻找别人眼中的认知。
那么,我们就可以以“别人眼中的认知”这个终为寻找我们的定位了。
在这个时候,你可能会问:“要怎么知道别人眼中的认知啊?要去问别人吗?”
在这里,我就想推荐一个非常实用的小技巧:混社群,看别人的自我介绍。
可以报各种学习训练营、各种会员社群、各种资源互换社群。
在这里,希望提醒大家一句:免费才是最贵的。
所以要混社群,我们也要混那些付费的。
在这些付费社群里,进群的时候,一般都会让你做自我介绍。
在做自我介绍时,除了基本的信息,比如微信名、坐标、经验等,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选项:
我能够提供什么资源?
我希望链接什么资源?
那么从“我希望链接什么资源”这个选项里,就可以看出“别人眼中的认知”了。
因为大家混社群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去链接吧。
2018年1月,我加入了“价值变现研习社”,一进群,大家都在做自我介绍。
在这里,我看到一个不约而同的共通点:原来大家都需要社群运营人员啊。
我记得,当时的应该有60%的社员在自我介绍中提到,想要链接的资源是:社群运营人员。而且平时在聊天的时候,也会提到:好的社群人员很难招啊。
我当时就心想:大家的需求这么大,那如果我能够在社群运营这个领域里做出一些成就的话,那么大家都要去链接我了啊。
过完年后,我参加了“课程孵化训练营”,从这个训练营里,我就主动去申请当一个运营官——作业点评官,在“全能妈妈训练营”中也申请成为了一个精化官。
当时的我,还是社群运营小白一枚。在我过去的工作经验中,很少接触互联网领域。我是在传统领域里默默地耕耘了10年。那时候,我手机上的微信群,基本都是:亲戚群、同学群、公司群、项目群、小区妈妈群、吃货群等,一个学习社群都没有。再加上我不喜欢混社群,所以除了必要的露面,我基本不冒泡。
可以说,我后来的发展,就离不开这两次选择。
5月份受研习社主理人宿蝶的邀请成为5月运营团团长,运营了一个300多人的付费社群,6月链接了达因,帮助她运营3个北美职场群,还获得了一个帮助2万粉丝微商运营训练营的机会。
6月份,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参加了Emma老师和春老师的社群运营训练营,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了运营知识。
后来的发展路径和机会,都是与社群运营分不开的。
在过去半年时间的深沉,再加上我有10年的销售管理经验,所以今年1月份,我调整了一下我的标签:从社群运营达人到社群营销规划师。
所以接下来,我会有一年的时候,来把这个标签好好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