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教育与科学精神
行政思维、文学思维、科学思维,总的来说,三种思维方式的侧重点不同。
行政思维是一种纵向思维,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和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基本工作方式是制定各种规矩条文,然后督促检查评比奖优罚劣。这种思维方式的标志性口号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界的行政人员几乎都是主要靠这种思维方式思考和工作的,教师中也有很多人主要依靠此种思维方式立足。结果是造就了大批的管理型教师,官员型教师,其中不乏名师。这种思维方式根深叶茂有强大的文化背景支持(官本位),属于强势思维方式,是大部分教师的首选。教师们一般都是这样,上来就管,管不成了才想起来爱,爱也不成,就不知所措了。
第二种,文学思维。比行政思维时髦,它举着“人文关怀的旗子”占领了道德制高点,义形于色,咄咄逼人,很厉害。你敢说你不爱学生吗?不敢。应该说“怎么爱都不嫌多”。文学思维与道德思维密不可分,我就把它们合在一起来说,统称文学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道德和情感,遇事先要分明是非,讲究谈感情。它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故事,搞活动,煽情,用教师的温情、同学之间的温情感化问题生。用集体舆论施加道德压力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标志性口号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思维方式造就了很多母爱型的名师,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的流下眼泪。
第三种,科学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像行政思维方式那样注重纵向管理,不像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那样注重道德评价,注重人际关系。它是一种理性的、冷静的研究态度;搞清真实情况,逻辑推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核查效果。这种思维方式的标志性口号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种思维方式会造就出研究型教师,不过这种教师现在很少。
教育工作追求真善美。但是三种思维方式追求的重点并不一样,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更注重善和美,而科学思维更注重求真。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总强调学生“应该”如何如何,而科学思维则强调学生“事实上如何”。所以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很容易使教育者从主观愿望出发考虑问题,对学生提要求(你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就容易造成教师中心,搞一刀切也比较顺理成章。科学思维则不然,它从问题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种思维方式比较容易走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见,科学思维恰好能弥补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的短板,三者可以互补。但没有否定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的方式的意思,这两种思维方式不但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有巨大的作用。但我认为光靠这两种思路是不够的,现代教育不能没有科学精神,这方面应该加强,大家都说教育是科学,但这个科学往往只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在实际工作中能体现科学精神的事情很少,形势逼人事实上,我们常用的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已经经常失灵,尽显有招架之功,捉襟见肘之态。当行用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科学思维往往能发挥作用。搞个案诊疗,就是想以此为突破口,发扬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