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课程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延展讲解:
包括:总则,认识整理的能力;清空大脑,在休息中整理大脑;图示化的方式有利于整理大脑;日程安排很重要;养成整理习惯;
一、整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小到我们的背包整理,大到整理家里的家居用品、物品的摆放和使用过物品的处置,在要和不要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在整理的过程中,也是在践行断舍离的过程,少即是多的理念,是在告诉我们:少而精,有利于我们整理自己和大脑,多而杂,反而会让自己处于焦虑的状态。
还记得前几年工作时,习惯于每天一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情,整理办公桌,清理在这一天中不需要的物品,把它们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需要的放在文件夹里,需要用到时随手可取,文件按类别、时间顺序贴上标签,整理归档。
家里摆放的书籍和绘本,按孩子目前的阅读水平和阅读需要分明别类的摆放陈列,方便孩子随手可取,省去纠结选择的时间,也符合孩子年龄发展的需要。
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我给小朋友看绘本《三只杯》,在实际的生活中去践行,将零花钱分别装入三只杯中,其中一只杯放收入,一只杯放需要花费的支出,另一部分零花钱放入公益杯里,用存折的形式记录收支情况。每个星期会给到她一些零花钱,除了需要存下的部分,其他的一部分她可以自由支配,前提是购买健康食品或者学习用品、生活必需品、于她而言有意义的物品。有意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独立思考、独立支配金钱的能力。
二、清空大脑
整理前的大脑会因为考虑太多、事情太多显得杂乱无章,容易产生焦虑和过多的心理负担,所以我们的大脑也需要整理。
首先,把需要处理的事情罗列出来,按照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科维提出的“四象限法则",分别将事情的轻重缓节,做一个明确的坐标,然后找到需要紧急或者重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充分发挥时间的最大价值,让有效的时间创造出最大的效率。
每一项工作进行相应的时间与之匹配,运用“番茄工作法”,将需要完成的任务罗列出来,设定番茄钟时间,可以是25分钟或30分钟,中途不允许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处理,番茄钟响起,在该任务后面做标记,可以休息五分钟,活动一下、喝水、冥想、听音乐放松、上厕所都可以。休息之后进行下一个番茄钟,继续该项任务,一直循环,直到该项任务完成,每四个番茄钟后可以休息25分钟。
郭楚凡老师在《华为时间管理与高效工作法》一书中写道:番茄工作法减轻了时间的焦虑,增强了做决策的意识;唤醒了激励;激发果断力;确保工作质量;改进学习;养成快刀斩乱麻的习惯;有效休息,劳逸结合。
三、图示化的方式有利于整理大脑
图示化的方式记录重点,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寻找思路和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末,加利福尼亚的教授罗杰.斯佩里初期的发现说明,左右脑功能各司其职,却又同时使用。左脑主要负责:词汇、逻辑、数字、顺序、线性感、分析和列表;右脑主要负责:节奏、空间感、格式塔(完整倾向)、想象、白日梦、色彩和维度。
思维导图正是结合了左右脑的思维模式,图文集合,所有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它能够更好地帮助大脑通过联想,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想象。
清晰的目标任务,合理的时间安排,遵循SMART原则,让目标切实可行,针对目标设立实现它的步骤。
曾在2017年,我在报名进修自考本科学业时,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两年内完成所有科目的学习并考试合格,通过学位英语和学位计算机考试,双证到手。这样的安排有时间性,目标清晰,容易达成。每一次考试机会,我都会倍加的珍惜,按目标计划,考试后复盘,一步一步去完成,已于今年八月份正式毕业,完成了当初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月度学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五、养成整理的习惯
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理心的过程,不让太多杂乱无章的东西装满你的大脑和空间,找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乐趣,提高做事的效率。
整理无处不在,清空大脑,合理的日程安排,5S习惯的养成,通过学习课程,形成自己思考的系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不断提高学习、思考和整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