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你可能无法晋级逻辑高初赛,代表幼儿园参加重庆的半决赛。但在知道结果那一刻,还是满心失望的,好像自己落选一样。
与此同时,老师发布的晋级名单上,毫无意外地,又赫然出现彭某的名字,看着让我有点扎心。
不仅是你们班,甚至在全校来说,彭某都是明星学生。晋级唱歌初赛、半决寒,参加电视台读英文绘本节目录制,校足球队队长,认识几百个字……多才多艺、发展全面。就连老师发在家长群的照片里,他出现的次数也最多。
不逐一列举了,越说越羡慕。总而言之,他就是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4岁之前,周围几个同龄小孩中,你长得最高,言行举止还算得体,长得可爱,加上时髦的我擅长打扮,把你扔在孩子堆里,不会显得太差。
可进幼儿园, 情况就不一样了。虽然你现在也还不满5岁,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拿你跟其他孩子比较,希望你在方方面面都比最优秀的孩子更出色。
老师在群里发的绘画作品,我会快速找到你的那张,然后再看其他孩子画得如何。如果你画得更好、有亮点,我就非常开心。如果不是,就有点沮丧。
处于不同人生阶段,我对你的焦虑不同。未上学时,我担心你的身体发育;现在,又多了一项学习。
尽管理性告诉我,你才只有4岁呀,并且是全班年龄最小的,有的同学甚至比你大一岁。对于幼儿来说,相差一岁,意味着他们的理解力、语言表达力、肢体协调力等更强,用同一标准比较,对你实属不公。
老师评价,你是班上最小的学生,但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听起来让人心慰。可全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呢,最好十项全能、各科第一、保送重点,考进北大清华或常春藤名校,一路开挂,走上人生巅峰。
对你期望颇高,可小时候,妈妈并不算特别优秀。
成绩只能排全班前十,不是班干,更别提学生会成员了。满脸雀斑、性格内向、微胖,用默默无闻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学生时代,特别羡慕那些成绩好、人缘好、颜值高的女同学。
曾经,妈妈也有过伟大的梦想,那就是学业有成之后,回到家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这是一个暴露年龄的梦想。
可三十几年过去了,我依然平凡如初。无一技之长,每天为生计奔波,幸好有份稳定的工作,如果失业,都不知道自己能干啥,就像唐山那位高速路收费员一样,更别提带动别人勤劳致富。年轻时心高气傲,渐渐被现实磨平棱角,理想的生活,遥不可及。
现在的孩子,都把王俊凯、迪力热巴当成偶像,成天做不切实际的明星梦,希望以后你不会随波逐流,继续做你的科学家梦。当然,除了发明玩具,最重要的是发明点其他有用的东西。
三十几年的生活经验告诉我,每个人必须有巨大的勇气接受自己的平庸,毕竟像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等名垂青史的人凤毛麟角,大部分人都会被遗忘。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大概率情况下,你也如此。所以,我要学着降低期待, 不要施加太大压力给你。
但是,儿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不平凡的,只是没有花足够的时间、精力,努力让自己发光发亮。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个1万小时定律目前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当然,很多人几十年从事同一行业,计算时间,早就超过1万个小时,为什么没有成为专家呢?世界上无数汽车销售员,却只有一个乔·吉拉德,连续12年每天销售6辆车。
因为大多数人只是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而已,和打麻将、看电视相比,学习肯定是痛苦的,他们懒得付出心血,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入行第一年学的、少得可怜的专业知识,一用就是几十年,何来成长呢?
常言道,人有无限潜能。遇到挫折时,我们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人的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能在一个点上发力,把兴趣爱好和事业结合起来,即使最后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著名专家,也能过上富足的中产生活了。
妈妈目前也在利用一切时间、抓住一切机会,一遍又一遍地刻意练习,力争告别丑小鸭的自己,希望将来你也如此。
如果你加倍努力了,还是平凡无奇,那我们都没必要再去较那个真,做个普通人,过简单快乐生活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