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好的作品不一定是为了应用或者解决某个问题去创作的,但现在许多地方都模糊了作品与产品的界限。
真要评价的话,虽然都是主观的去评价,但作品分喜欢不喜欢,产品更多是看有用没用。
作品品味过程,留下的是感受。产品体验结果,满足的是需求。
但如果拿适用于产品的标准评价作品,就难免搞得纯粹的事物变得更加稀有了,那些作品应该是先于期待而出现,它们是描述和表达的载体,不该是为了实现一个结果而创造的,因而其诞生时也难以一言蔽之,总会被质疑包围着。
有人说涂满那幅克莱因蓝有什么难画的,的确,对故事,历史和回忆等等一系列非物质事物的价值判断,本身就因人而异。
做个作品的时候,本身就假设了这东西可能没有其他人喜欢,更不愿强迫、影响和诱使人喜欢,这是个很有可能没有反馈的道路。否则就干脆做产品,迎合喜好与期待,为他人的生活带来某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