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大师马克·萨维科斯,现任美国东北俄亥俄医学大学家庭与社区学系教授,是当今美国职业辅导实践与研究的资深学者。曾于2010-2014年任国际应用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的主席。2002年,他创建了生涯建构理论。2012年,提出了生活设计的概念。他认为:每个个体的生命意义,都属于他自己。
人生如故事。越坎坷的人生越需要故事,一帆风顺似乎就没有什么要说的。
萨维科斯提出了“问题外化”技术:人是有力量的,每个人在和问题抗争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各自的方法。所以,当工人能够和问题剥离开,语文题进行对话而非独白是,我们就会感觉到工人的自主和掌控感,感觉自己有能力、有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外化就是把人和问题分开,把问题放在前面。
比如:抱怨往往会在什么时候来找你? 这就是问题外化,而“你往往会在什么时候抱怨?”就不是问题外化的技术。
萨维科斯坚信:一个人从入学直到退休的过程中,遇到的关于学习内容、职业任务、职业变动和工作创伤等一系列自我探索与了解的故事,都蕴含着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盘点并接纳这些过去的经历,从中探索并阐释它们对我们的意义,才有办法让我们对未来重新定位。
萨维科斯的5个主要话题,每一个话题都有特定的主题故事。当你透过这些生命故事积极地进行自我反省,觉察它们内在的联系之后,就能探明自己的生涯主题了。
话题一:角色楷模。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人是你最敬佩(或最仰慕,最尊重,甚至想去效仿)的?除父母之外列出3位。可以是电影、小说或漫画中的虚拟任务,也可以是焦挺或亲戚中的成员。
你当初敬佩、仰慕、尊重,甚至想去效仿的那些人,他们是什么样的?
回忆你的成长历程,是什么使得你将其作为楷模?
这3为楷模的共同点是什么?
你与他们的相似点在哪里?不同点又在哪里?
通过描述楷模的特征来、事迹,可以比较真实地理清我们的生活目标,引出我们最关心的问题,甚至对自己的期待。因为对许多人而言,榜样人物的选取,通常投射出的正是某些自己所缺乏的特质,或未完成的愿望。
话题二:你最喜欢看的杂志或电视节目,列举两三档。
它们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它们吸引你的理由是什么?
在探索了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自己的兴趣有什么发现?
要评估我们的职业兴趣,可以通过聚焦于其偏好的职业环境来评估。为此,萨维科斯要求参与访谈者列举最喜欢的杂志、电视节目或网站。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显露出我们的个人兴趣,有一些在预测未来时非常有价值。
话题三:最喜爱的书籍或者电影。只列列举出一个。
里面讲了什么故事?当你讲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
结合你自己当下所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新发现?
它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启发?
关于书籍和电影,它能反映出我们当下生活当中遇到的苦恼或痛楚。我们最喜欢的书籍或电影,其故事情节清晰地描绘了此时我们核心的生活问题。而故事中主角与生命搏斗的历程,苦恼正是我们的期待,也看是我们认为可以处理这个问题的途径。换言之,主角的遭遇正巧是自己的遭遇,我们与他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话题四:你最喜爱的依据格言或座右铭是什么?如果没有,你可以背诵依据你记得的谚语,或者现场创造出一句格言。
你选取它的理由是什么?
今天再看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
你现阶段在恐惧什么?
那你认为哪些是自己期望实践的?
座右铭,涉及对我们自己的建议。我们的座右铭通常会简洁的表达出我们对于如何向前更进一步的直观理解。它可以用做警惕,也可以用作励志,有的则可以帮助我们看出人生的方向。在千百种座右铭中,能让一个人挑选为一二者,必有其故。所以,收入讨论我们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座右铭的选取理由,是极具价值的。
话题五:三个故事,关于你在3~6岁时发生的事情,或者说说你现在能记起的最早的事情。每个故事或事情都要描述清楚背景、过程和结果。
今天你怎么看待这个回忆?
如果腰围这个回忆撰写一个能体现其精髓的标题,你会写什么?假如故事将出现在明天的报纸上,编辑需要给它加上一个标题,标题中需要加入一个动词,这个标题你想写什么?
早期回忆的话题,是从回忆中了解对生活的信念和成长的使命。我们的早期回忆,特别是我们最早的记忆(有点儿像我们人生故事开始的地方),会让我们在若干个故事中探索到生命中的连贯性主题,进而形成一个前进的方向。
5个话题的访谈内容,你发现你的答案里面有什么共同点吗?
这些故事是否可以归纳为一个主题或者关键词?
《遇见生涯大师》作者,吴沙,第九章 放慢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