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子谦,你好!
今天是2025年1月19日,农历腊月二十。星期日,天气晴。
今天很难得,地铁2号线还未进站,妈妈已开始给子谦写信。
昨天上午,校区中层述职。昨天下午,集团教师大会。上午,妈妈上台总结,下午,妈妈则一直坐在台下学习。
生活也是这样,有时到台前,有时到台后。有时在台上,有时在台下。接下来,妈妈就想跟子谦围绕“台前与台后”说两点。
第一点,保持良好心态。
在台前,做主角,万众瞩目,自然光鲜亮丽。但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在台后,则是每一个人更多的常态。对此,我们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着急,更不能上火。保持良好心态。在顺境,不膨胀,保持清醒。在逆境,不气馁,心存希望。
第二点,积极夯实行动。
以上保持良好心态,既针对台前,也指向台后。更多是后者。那么,隐身台后,究竟要做些什么呢?
其一,养精蓄锐。充分利用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忙碌的闲暇,针对工作特点,锤炼基本功。阅读、思考、写作。于妈妈的工作以及实际而言,需要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选择话题,搭建框架,紧凑成文。特别是,最后一点,紧凑成文,于妈妈是个挑战。如何改善语言表达浅表化现状,提升语言张力?是林校长给妈妈提出来的努力方向。当然,这一点,在妈妈给子谦写信的过程中,还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在小学生综合素养大赛结束之后的校园日志里,妈妈已发现自己也可以实现文字从直白到含蓄。
于子谦而言,当下也属于在台下,是吧?怎么办?好好学习,好好锻炼。让自己更有思想,能够对他人言论理性判断;让自己更加健康,能够在更加极端的环境中游刃有余。
子谦,在台下,相较台上,更清净,不易被打扰,所以,也正是养精蓄锐的好时机。
其二,看清冷暖。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人走茶凉。
有人会把其视为人情冷暖使然,其实,妈妈则会把其看做是人性驱使的必然。现代公民,需有科学素养。我们当尊重规律,而不能逆规律而动。所以,子谦,既然这是自然规律,那么,我们就接纳之,正视之,然后,再好好想想,怎么与其共处之。我想,最有建设性的做法,就是前面已经提到的,充分利用鲜有人搭搅的闲暇,阅读、思考、写作,提升自己,强大自己。
人生是场马拉松。需保持正常的速率,维持良好的状态,才能如预期抵达终点。另一方面,从人的心理发展而言,又有更平稳与不太平稳之分。如何针对客观存在的差异,保持持续向前奔跑的可能?也需根据不同阶段,适时调整。
看到郭老师在群里分享的邀请学长经验介绍的照片,妈妈觉得如此安排挺好,因为学长拥有鲜活的体验和相似的经历。毫无疑问,这些学长,是从定选到高考这场比赛的胜出者。如何胜出?有具体做法可循。当然,也会有附带情绪可输出。作为有独立判断,能理性思考的高三学生,当知晓什么可当真,什么不可当真。学长分享,已然如此,更遑论其他场合与他人交流。
所以,为什么说人是万物之灵?概是因为人能思考,人会思考。人与人的差距,也皆因此而起。子谦,不论在什么场合,与什么人在一起,都需保护好自我,给自己留一块净土,让自己能有效思考,始终做有独立人格的、大写的人。
未来社会,会不会就这样拱手让给人工智能?以当下水平来看,应该不会。为什么?还是那个原因,因为只有人具有“思考”的可能与品质。
妈妈希望子谦,成为这样的人,会思考,有判断,有主张,有信仰,对他人温暖,与社会有益。
妈妈相信子谦,也有如此行动的决心!
爱你的妈妈
2025年1月19日晨写于地铁2号线钟灵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