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悠悠蜿蜒流淌,循着它的足迹前行,竟与沁阳北大寺不期而遇,这是一场始料未及的惊喜。
单檐歇山顶式的大门,庄重而肃穆。孔雀蓝琉璃瓦覆盖在顶部,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光芒,瑰丽华美。脊兽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似乎在守护着这座神圣的殿堂。
看外观,和中式寺庙别无二致,然而,那坐西朝东的独特朝向,却悄然透露了它与众不同的身份——这是一座清真寺,一座承载着独特文化与信仰的神圣之所。
沁阳北大寺,悄然矗立在沁阳老城区的北寺街。大门通常紧闭,仿若要将尘世的一切喧嚣全然隔绝于外。所幸,其北面的一扇侧门微微敞开着。
进入此门,青砖铺就的地面、层层叠叠的木构建筑,彰显出一种古朴的韵味。阳光倾洒在院里,光影交错,仿佛历史的足迹在徐徐延展。镂空的门窗,雕刻细腻精美,木头未施油彩装点,尽显天然本色,质朴而灵秀。透过精巧窗棂的阳光,投射下斑驳错落的光影,那些被时光侵蚀的痕迹也变得轻柔且富有韵味。在这里,光显得轻柔绵软,能够透过缝隙照亮所能抵达之处;光亦是神圣高洁的,以其独有的圣洁与庄严,勾勒出一幅岁月安然、心境悠远的绝美画卷。
拜殿的楹联赫然写着:“入圣殿休谈世事,进朝房只赞圣主”。的确是,当步入神圣的礼拜大殿,仿佛就踏入了与凡尘俗世的欲望全然相悖的信仰与精神的纯净之所。总觉着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阻挡着人们的尘俗之心,使其不容亵渎。
拜殿内肃穆而神圣,伊斯兰教的光辉在此熠熠闪耀。遵循着古老且神圣的教义,真主与先知的崇高严禁用画像描绘,活物的灵动亦不许定格于画面,这并非是束缚,而是一种独有的敬畏之态,一种对神圣的无上尊崇。
然而,庄严肃穆的拜殿之中,其木作梁架竟整体彩绘,雕梁画栋、沥粉贴金。这般熟悉的中国传统古建元素现身于穆斯林建筑里,着实令人惊喜。原来,百年前生活于此的不同民族,早已凭借古建将“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认知与交流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人的智慧丝毫不逊色,他们那开放的胸怀、开明的理念令今人敬仰。
漫步在北大寺内,十几块历经风霜、承载着明清两代记忆的碑文映入眼帘,它们宛如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信笺,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温情。
这些碑文,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字迹清晰,它们不仅仅是石头上的刻痕,更是无数善行义举的永恒铭记。细细辨认之下,每一块碑文都镌刻着为清真寺捐献财物的捐献者名字,这些名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闪烁着无私与奉献的光芒。它们见证了乐善好施这一美德在回族与汉族人民心中的深深烙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照亮人心,温暖社会。
在沁阳市,自元朝以来,穆斯林群体便在这片土地上坚韧地生根发芽,他们与汉民族共同书写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这两种文化,在相互交织、彼此辉映的过程中,不仅没有产生隔阂与冲突,反而相互浸润、深度融合,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如梦如幻的文化画卷。
北大寺,是建筑艺术的璀璨明珠,更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神圣传承者。
离开北大寺前,不经意间瞥见一面八字墙影壁。影壁心采用琉璃浅雕技法,雕刻出的凤凰、莲花栩栩如生,琉璃雕刻而成的垂柱、莲花斗、阑额上更是布满了卷草纹图案,精美绝伦,耀眼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