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李由 ,一起 深耕慢长。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一、橙子的课
2016知识付费刚兴起的时候,我购买了新精英的年卡,成为橙子学院的创始会员。记得好像是800元吧,现在想来无比划算,而当时很多人却嫌弃“你竟然要把免费的东西做成付费的“。
一年的12个月中,一个月一门课。包括情绪力、时间精力、沟通力、学习力、表达力等主题,都是当时的行家专家来讲,算是很棒的内容。
记得第一期,是邹小强老师讲时间管理,我认真听了一下,受益匪浅。但是每个月四周里面,不仅听课,还配套了作业实践任务。
课程设计不错,但需要抛弃一切学习计划,专心投入时间精力在此,才能跟进课程并有所收获。我不仅没完成前几期的实践内容,就连后期的课程也逐步荒芜了。
二、荒芜的因
实践应用当然是最好的学习,也能透彻的理解理论。而我一开始就没有跟上节奏,原因不外乎一个字:忙。
现代生活中的快节奏,以及这个时代所带给人们的知识焦虑,让大家永远似乎在兴致勃勃地做一些看似“很忙”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所谓“战术的忙碌”。
我在那个风口,成为了刚成立的十点读书会石家庄分会班委,又因缘际会组织了第一届罗友霸王课“知识狂欢节“活动,当然也自己报了各种免费或付费的线上线下课程。
每天五点半起床,晚上十一点休息,每个小时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主题阅读、写作公众号、做读书会活动、练琴练歌搞音乐、学化妆烘焙做咖啡……对了,当时我同时还在读研写论文。
现在想来,身体的亚健康也是在那个时期忙于“学习”而缺乏锻炼的自然结果。当年那种精神饱满不停学习的充实感和跟上了“知识前沿“的优越感,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哪怕是如此的积极跟随,我还是无法穷尽所有新鲜事物,无法抓住时代的机遇。我不仅没有成为“剽悍一只猫“或者“彭小六“,就连拆书帮和头马也是几年之后才有空去尝试。
三、思考的果
所以,这么忙于上课学习,最后留在脑海或者融于生活的又有多少呢?我不禁深思:不跟节奏害怕被落下,但这样跟节奏就一定有助于真正成长吗?
01
警惕“贪多嚼不烂“
研究生顺利毕业,但如果我剪掉杂枝,是否可以以更优异的科研成果来结束这段旅程?
读书写作,音乐旅行,烘焙咖啡,如果我“只取一瓢饮”,是不是也可以在这几年的累积后变成专家?
橙子学院、十点读书会、罗友霸王课,以及当年没顾上、后来参加的拆书帮和头马……如果我择一精进、方向明确,而不是每个都简单参与,能否现在得到更多的成长呢?
我看到很多人和我当年一样,早起晚睡、安排满满,同时做好几件事情并且看起来成果颇丰。但我不确定他们是否真的清楚自己的方向,并且游刃有余。
每个人生命都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做最想做的事情,才是最正确的。但我们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跟着潮流涌动向前,同时却被时代埋没在后。
02
警惕“暂时的虚幻”
一个人的自信一定是由内而外的,而不是谁给的。如果一个平台让你闪闪发光和受人喜爱,那么离开之后你依旧是孑然一身。因为我们不能一辈子依赖一个平台或者他人。所以要知道平台带来的头衔自我感觉再良好,也不过是一时的虚幻。
类似“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所有三分钟热度的事情都不值得去做。而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必定是务实的、踏实的、持久的,而非相反。
我不能说思维逻辑和哲学之类没有用,只不过“道”的指引最终也要落在地面罢了。这也是我在古典老师创立的生涯规划师、Angie老师创立的副业咨询师、东尼▪博赞老师创立的思维导图师中,对思维导图师最感兴趣的原因。
越是浮躁,越是快节奏,就越需要沉下来。一直往前走而不停下来思考,也是行尸走肉。所以我决定不那么快地往前走了,因为我需要静一静。沉下来、跳出来,能看到更广阔的天空和风景,能有一个更加新颖的视角看待所有的虚虚实实。
有句话说得好,“慢就是快”。舍弃一时的浮华名利,追随自己的本心,做一些沉淀的事情,也许才能到达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那些有所为的人,也无一不是多年专注地积累和沉淀。
03
警惕“高级的玩乐”
我们要警惕“高级的玩乐”,也就是学习的陷阱。因为“黄赌毒”类的玩乐我们大部分人都能识别,但“有益学习类”陷阱却无形中让人迷失。我们会陶醉在不停学习的“自我感动”中,最终无所成就。
比如做网站学编程是一种好的技能,但如果在高考前夕对此沉迷而影响学习,就是歧途。再比如,同时学习一堆有用之技,透支精力却都浅尝辄止,也是此类迷失。
有些事情不做的时候想做,因为好奇和不甘;做了以后又可能后悔,因为发现不太适合自己。虽是有收获的成长,但承担了太多试错成本,有时候多方鉴别来避免学习陷阱格外重要。
橙子有一个工具很好,叫“每日三件事”。每天只做最重要的三件事,早上醒来记录,白天完成就够了。它给我们的启发就是,长期计划也是不宜太多的。
04
警惕“名词诱惑”
另外,我们还要警惕“名词诱惑”。就是听到一个人说一个新名词,就感觉新奇、震撼,觉得这个人好厉害,这个理论好牛。你看,“名词诱惑”这个词就是我临时发明的,牛吗?
其实我们只要平常心看待新名词其中的道理,对我们有没有启发和帮助即可。千万不要被满口新名词的人唬住,它也有可能是旧知识;而这种对“新知识”的兴趣,有时也会让我们花冤枉钱。
知乎大V采铜的签名是“一个平稳写字的人”,他声明拒绝一切广告合作。我很敬佩,因为他是个“耐得住寂寞“的真正读书人。
米兰▪昆德拉曾说过,“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最近更新的很少,我想用更多时间留给独自的自己,去感受和经历生活,在实践中体悟真正有价值的成长。
以上,是我对“深耕慢长”的一点思考。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喜欢可以转发、点赞、点在看哦
李由Reta:石家庄十点读书会班长、拆书帮三级拆书家、原创作者。拆书赋能,落笔解忧,倡导深度学习和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