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软弱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各种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造成适应社会的困难,而且可以给他们成年后人格的健全发展及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生活留下隐患。因此,青少年心理承受的培养不仅是学校而且是家庭与社会必须给予长期重视并有效解决的问题。
性质与特点
压力源是引起压力的具体人和事,大致包括非人为的压力源和人为的压力源两种。
非人为的压力源即自然逆境。自然逆境给人造成的挫折有时是很严重的,所以心理软弱者对这种非人为的挫折源无能为力,表现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很低。
当然,对于心理坚强者,面对非人为的自然逆境虽然感到天灾不可抗拒,但会另辟蹊径重新开始,在绝处求生,表现出对挫折极强的心理承受力。例如,伤残人和绝症病人战胜残疾和病魔,顽强地活着、奋斗着,甚至能创造出健康人都不能做出的奇迹。
人为的压力源即社会逆境。社会逆境这种人为的压力源对人的心理承受力的影响是严重的,甚至有些可以置于死地。与非人为压力源相比,人为的压力源(社会逆境)更难战胜,同样是心理坚强者,在自然逆境面前它能成为强者,但在社会逆境面前,他可能无能为力。
因为要战胜社会逆境不仅仅需要坚强的心理,还有许多因素是意志解不了的,诸如:政治因素、道德因素、盘根错节的人际因素、风俗习惯、人心难测等等。可社会逆境这种压力对受挫者心理承受力的影响是较大的,不论是从挫折的强度、挫折持续时间上,还是改变挫折的可能性上都较严重;
所以面对人为压力源,不少人会变得麻木、冷漠、躲避,这是一种挫折心理承受力的畸变,实际上是一种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弱的表现。
PS:引用内容,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