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把《诗经》画成画的人不少,流传至今的,恐怕只有南宋画家马和之了,或者说,人们都把《诗经》画归到了马和之的名下。
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
父母何怙?
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
父母何食?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
父母何尝?
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鸨鸟是雁类,原本生活在水中,现在却栖息在树上。
这首诗用鸨鸟做比喻,形容百姓像鸨鸟一样,原本应该做农活,却只能在外服徭役。
画面上,虬曲繁茂的大树占据了左侧,枝叶向着右侧伸展着。
树上已经停留着两只鸨鸟,天空中又飞来了两只。
采苓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诗歌以上山采野菜作为起兴,劝诫世人,尤其是君主,不要听信谗言。
画面上,农人手持採野菜的篮子,手指着远处的山。
两个文人士大夫打扮的人,仿佛在与农人交谈。
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缓缓流淌的小河,水中的白石闪亮动人。
见到了即将成为诸侯的君子,怎么能不喜悦呢?
这是晋国桓叔即将起兵造反的故事。
看画作。
画家突出了河底一块块的白石。
一个士大夫模样的人站在岸上,他却背对着河面,转过头来看向河水。
我想,画家用这样的姿势,也许表达了他是不赞同这次反叛。也许,表示这次行动是秘密的,“不敢以告人”。
有杕之杜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一棵棠梨树孤独的生在路边,希望有君子来到我的身边,我一定用好酒好菜来招待他。
诗人用棠梨树做比喻,表现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理。
也有人解释成渴望爱情的诗文。
不过看画中的内容,显然是求朋友求贤人的意思。
画家用层层山间,一棵高大的树木点题。
画面最左端,代表的就是那个渴求君子的人吧,有人追随,有人离去,有人正在赶来的路上。
豳风·九罭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诗人以网鱼起兴,表达了对高贵的客人的挽留。
画面上似秋天一般,显得有几分凄凉。
近处岸上是两人依依不舍;水中小船上正在捕鱼;对面有大雁在沙渚中飞翔筑巢。
所有的景色都与诗中的描述相合。
小雅·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这是一首描写坐着驷马拉的车终日奔忙的小官吏,思念自己的父母亲人的诗歌。
画面上,一辆马车正在路上,仆人们步履匆匆。
不远处几棵老树和山坡表明了应该是在郊外,而左上角飞着的两只小鸟,也许暗示着这个小官吏的奔波劳碌的生活。
《诗经画》还有很多,采用的是“一文一图”的形式。这里只是列举了其中几幅。
这些画作构图简练,且大量使用留白。整个画面既有古意,又充满了文人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