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看《三国演义》,看的头昏眼花。
一是人物众多,一个不注意,蹦出来个人都搞不清是谁。二是《三国》的语言还是偏晦涩一些,这要是放在学生时代读,倒不是问题,只是现在一个中年妇女,日常琐事又多,还时不时刷个短视频放松一下,这种书,哪里那么容易读得进去呢?
我没看过《三国》,因为实在没有兴趣,我更喜欢《红楼梦》,因为美,人美,语言美 ,诗词美。《三国》是男人的世界,打打杀杀,争权夺势,实在是不喜欢。直到前几年,我开始在喜马拉雅听谢涛讲的《三国》时,我还不知道周瑜到底是哪一队的......
完全是为了孩子,为了给孩子启蒙历史知识,我硬着头皮听了《春秋》《战国》《两汉》,《三国》。这几个阶段的历史,对我来说,是空白的,完 全不懂,我知道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但我真搞不懂春秋到底是怎么个事。
听完了发现,原来这么精彩!我竟然任凭自己无知了这么多年。
但是到两晋我是真的卡住了,因为,太乱了......
听书是一回事,原著也是要读一下的,要不在孩子面前显得自己太无知也不好。
看《三国》看累了,想放松一下,不能刷短视频,孩子面前装也要装一下,刷要偷偷刷,不能让她再见。
拿起来她小时候看的《米小圈上学记》。
这几天总想着写篇关于小学生之间的小故事练笔,本来想着从简单好写的入手,才有信心坚持下去,再慢慢写长一些的。构思时发现,我脑子里啥东西也没有,别说写什么长一些的故事,连个小学生的小故事我都编不出来。
我想到了《米小圈》,这套书我其实没看过,当时给她买时就想让她多认认字,培养阅读兴趣。孩子倒是很喜欢,看了好多遍。
我拿在手里看了一会儿才发现,这个作者,不简单,他可以把语言写的生动,有趣,小孩子又能看懂,小孩子的故事,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可就是很好看,很吸引人。这个功夫,可不一般。
他在自述里说,为了写好这些故事,他要绞尽脑汁回忆自己的童年,还要看大量的喜剧作品,创作的过程也是极其不容易的。
所以越是用质朴的语言写好文章,越是需要功力。
曾经看过一本写孟小冬的传记,看的我难受至极,作者用了大段大段的文字抒情,看得出来,她很喜欢孟小冬,也很共情她,但是这种抒情实在是多余,我不得不在这些废话里,扒拉有用的文字看。
《射雕英雄传》里,黄蓉为了让洪七公教郭靖武功,说要给七公做她的拿手菜:炒白菜,蒸豆腐,炖鸡蛋......
真正的烹调高手,愈是在平常的菜肴之中,愈能显出奇妙功夫。洪七公认为这和武学是一样的。的确,李相夷用师父教的第一套剑法,就打败了单孤刀。
所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那么容易的,看似平平无奇的背后,都是付出了很多辛苦很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