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具有思想的部门,我们连日常都与众不同,这不,总监感觉我们最近不进步了,就想着让我们读书奋进一下,二话不说,自己奉献了一套红皮书——关于《定位》的一系列丛书,大家各找一本进行读书分享,不知不觉距这个idea成型已经一个月过去了,是检验成果的时候了,其中的很多点值得反思:
1.对于这个读书,不是自愿发起,所以临近分享的前两天大家才打开翻看,想用两天的时间,一遍的阅读吃透一本书,有些梦幻,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2.分享不仅考察你对内容的理解,也是对你技能的一个体现:
PPT制作能力
知识的梳理、整合能力
讲故事的能力
演讲的能力:从体态到语言
总结的能力:把一本书从厚到薄,再从薄至厚的过程
3.捕捉与激发的能力
简单描述一下听分享的感受:
首先明确听书的目的是想达到通过伙伴的分享,我了解整本书的脉络、想传达的概念、成功的案例体现以及自己对本书的看法。
然而两位伙伴分享下来,脑袋一直云里雾里,不知讲的是什么?但至少都有一个优点就是提及了书名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虽然描述的坑坑洼洼)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本身自己对书的内容都不了解,不精深,何来明白的讲述给别人之说
2.紧张感:虽然大家私下都是一个办公室,日常打交道的伙伴,但是站在前面,面向伙伴,潜意识里还是有紧张感
3.肢体语言:要么全程背对听众,要么盯着自己的电脑屏幕,手都不知该如何安放
4.不敢直面听众,照PPT宣读
究其根本,都是因为不充足的准备所导致,因为不熟知书中内容,所以只能一句话反复讲来消磨时间;因为准备不充分,所以紧张,紧张时候手放任何地方都显多余;因为准备不充沛,所以只能背对听众,眼睛死死盯着自己的PPT;因为准备欠缺,连整本书的逻辑都难以梳理透亮,所以分享者大汗淋漓,而听着一脸懵逼。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谨以此文告诫自己,自己分享的时候,要准备充足,梳理大纲,点明逻辑,故事引入等等,注意仪态,需要大方,自然,得体 ,总之就是好好准备,用心品读,用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