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都说岁末的序曲首先要从农历十二月八日的腊八粥开始。腊八吃粥其实是源于佛教的法事,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薏米等谷类,芸豆、豇豆等豆类,花生、桂圆等干果。一碗寓意着圆满富足、吉祥健康、万事周全的腊八粥不仅驱散寒意,更蕴含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与幸福的滋味。我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但做法又略有不同。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我们麟游的腊八粥吧!
往年的腊八节都在忙碌的上班之中,我常常会忘了提前准备食材,但母亲记得清楚,她总是惦记着,腊八那天早上全家人必然会喝到喜欢的腊八粥。今年由于疫情原因提前放假,终于有机会亲自为家人准备腊八粥了。我提前去超市采购了大麦仁、芸豆、各色豇豆(不加红绿小豆,因为会有甜味),家里有父亲磨好的包谷珍,就省去买了。因为豆类比较难熟,所以得提前一晚上泡水。第二天早上用高压锅煮的话,大概二三十分钟就会非常软糯。煮粥的间隙,准备葱花,香菜碎,待粥熬好,锅底热油爆香葱花,加入熬好的粥,调入盐、十三香,出锅后淋上辣椒油、撒上香菜碎,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腊八粥便做好了。当然,也有喜欢吃肉的人,在粥里加入提前炒好的臊子,那颜色看着更加诱人。
寒冷的冬天早晨,喝一碗香糯爽滑、滋味浓郁的腊八粥,暖胃暖心又营养。这滋味冗长久远,总是让我不知不觉间回到小时候。那时候,母亲为了准备腊八粥 ,要提前挑捡干净各类豆子,用对窝(木臼)舂好大麦粒,最麻烦的是要剥玉米粒,再用石磨把玉米粒磨成大小不一的包谷珍。腊八那天,母亲总是起很早烧火熬粥,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样子,等到腊八粥做好,我们个个已经饥肠辘辘,热粥送到嘴边,只有美味与幸福的味道。那时候条件不便,每年难得吃一次腊八粥,家家户户把这天看得非常重要,喝腊八粥似乎是一件神圣、意义深远的事。
如今,老家很少种各种各样的豆子了,但幸好超市有琳琅满目、干净饱满的豆类谷物,可以补充所需。虽然我们自家种植的食材越来越少,但父亲每年必要在老家门前空地上种一小片玉米,他说自家种的玉米磨出来的珍子甜香。一年又一年,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家从未间断,这粥的味道无可取代,网络上更搜索不到做法。不知是父亲种植的包谷珍甜香,还是母亲的手艺高超,我只喝得惯这种咸香四溢的粥,或者是原味的粥,任何加糖的粥至今无法下咽。
今日腊八,再次回味,简单而平凡的腊八粥,不就是生活的滋味吗?用心煮出的一粥一饭,装满对未来的期望,也装满了前行的力量。世俗烟火,最抚人心,一碗腊八粥蕴含着多少亲人的爱与关怀?这世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吧?感谢、感恩……愿从今往后,无病无忧,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