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分好坏吗?怎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怎样的孩子是坏孩子?
我们常把孩子分为“好”孩子和“坏”孩子。社会认为“好”孩子就是那些不爱惹是生非的,最好是有礼貌、懂得自我控制的孩子。好孩子是那些听话、好学,能够安静坐着、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换句话说,好孩子的“好”,是以他们的行为有多么配合我们的生活来衡量的。同样,被贴上“温和”标签的孩子是因为他们使我们的生活很容易。那些“顺应主流”的孩子受到称赞,是因为他们遵循的是我们的规矩。我们会发现,顺从的孩子更容易相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被那些不去挑战我们的做事方式或根深蒂固的信念的孩子所吸引。我们爱“好”孩子,因为他们使我们感觉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由于他们不会迫使我们面对不愉快的事情,我们总是用更优厚的待遇来奖励他们。
与“好”孩子相反,那些我们眼中的“坏”孩子,是过分好动,容易分神,爱吵闹,爱顶嘴的。这样的孩子常常不听话,把事情弄得很糟糕。不“听话”、爱打闹,或者态度“不恭敬”的孩子会受到惩罚。
我的霆曦是个阳光而且充满活力的男孩子,他的活力是值得庆祝的恩赐。
他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但是因为他上课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有时候会在本子上涂鸦写字,而被老师贴上“不合作”“多动症”的标签,训斥他过分活泼好动。
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
的确,在他的班里,霆曦是“不同的”,但是他的“不同”并不代表不好,而且这也不是一种局限,我们需要接纳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尤其是我们当父母的,只有我们的全然接纳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支持,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甚至是价值感。
要是老师向家长投诉,要求家长管教好孩子,而家长感觉到崩溃,为孩子的前途担忧,责怪自己是无能的父母时,孩子也会感到无助、无力甚至是愤怒!
这样不仅对培养孩子没有任何好处,还会让孩子的内在缺乏力量,不利于孩子在成长路上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孩子没有好与坏,我们也没有优点或者缺点,有的只是特点。与其追求所谓的“好”,不如带领孩子走向“真”!
我不会痴迷于从众、完美的行为和外表--而是鼓励我的孩子真诚。
我不会赞扬顺从--而是赞扬保持真实自我的勇气。
我不会要求孩子顺服--而是鼓励他们表达自己。
我不会根据孩子的表现来定义她的未来--而是基于她内心的力量来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