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对疫情有所顾忌,一家人索性哪儿也没去,宅在小区里遛遛娃,钓钓鱼,基本安排是上午守着娃,下午守着湖……
湖是好湖,就是没几条正经鱼。
拢共守湖四个下午,渔获如下:第一天,一条6公分的小游鱼;第二天,上了5条;第三天,上了6条;第四天,苍天不负俺,终于钓了一条能上餐桌台面的黄骨鱼,外加5只湖虾、一条翘嘴小游鱼。
盼了几天满汉全鱼宴的媳妇甚是不解,半笑侃半疑惑,“又不是天天钓到大鱼,这一守一个下午,上来几条小鱼崽子,这么钓着有啥意思?”
“这你就不懂了吧,钓这种小鱼崽子才考验真正的技术,再说咯钓鱼钓的不是鱼,钓的是一种感觉”,我自嘲笑应道。
何出此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五月的春光懒困、湖风拂面的闲情逸致咱先不稀得矫情说。钓鱼真正最大的乐趣就是每一杆都承载着满满的希望,而且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条有多大,钓到大物,满心欢喜,若没钓到,满心期待……
往白了说,钓鱼的乐趣不是你钓到多少鱼、钓到多大的鱼,而是你对钓到鱼、钓到大鱼的那一份欣喜期待和对钓鱼行为本身的热衷情谊……这让我乐在其中。
大渔的乐趣会边际效用递减
从小在洞庭水乡的农村长大,野水特多,儿时钓野鱼就成了小伙伴们的假期黄金项目,兼顾玩乐和打牙祭双层功效,天天早出晚归结伴野钓,比拼着谁钓鱼更大更多。想想可能当时打牙祭更实际,就看得更重一些,那时候最大的乐趣是钓得大鱼,然后村里邻居们都分着吃,得到乡里嗲嗲【diā diā】、娭毑【āi jiě】(湘方言:爷爷、奶奶)的夸耀那是相当的高兴,当然,要是没得鱼就会一连几天都很沮丧。
小伙伴们最羡慕的是那些城里人,他们花钱来我们乡下养鱼场,一杆一条大草鱼的钓,看着就钓得过瘾,心里暗誓着,等咱长大了,也花钱去人家养鱼池里钓,那TM绝对是天下最爽歪歪的事了。
等到真正长大后,还真花钱去养鱼池里“钩”渔后才发现,原来并没有儿时想象的人生高潮,反倒是,在养鱼场里“钩”鱼次数越多,对钓鱼的乐趣体验就越少了,以至于后来好多年都没什么钓鱼的心性了。
经济学有个规律叫边际效用递减,说的是你“得到”越多,边际上“单位得到带来的满足”会逐步递减。举个例子,肚子饿了,吃第一个馒头,满足感爆棚,吃第二个,感觉很香,第三个,满足感减少,第四个,饱了,可吃可不吃;依此类推,满足感逐步递减……到第七个,撑得你反胃,负的满足。钩渔乐趣同理,一钩下去一条大家伙,钓鱼的乐趣也就跟着边际效用递减了。
人生莫不如此,我们老固执的认为,只有钓到更高更好更强的关键目标,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生活,然儿等你真正达成了目标,却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或者说快乐并不成正比增加。
幸福起源于期待什么、追逐什么
回头想想,幸福人生的来源,或许更多并不在于我们钓到什么,而是我们在期待和追逐什么。
日本大导演北野武在出名之前发誓,哪天有钱了要买辆跑车!
成名之后,他买了保时捷,却发现感觉没那么好,因为「看不见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于是他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跟着,还和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哦」。
我们需要多少钱才能幸福?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发动 50 万美国人进行了调查,答案是,生活水平一旦达到了舒适标准,再多收入也不能带来幸福。这个“舒适标准”在不同国家不一样,美国是 7.5 万美元。
另外,当一个人他的年收入从能体面生活的 2.5 万美元提高到中产的 5.5 万美元的时候,他的幸福感并没有翻了一倍,而是仅仅提高了 9%。
为什么?因为金钱跑车大豪宅、鲜花掌声镁光灯,所有这一切东西的边际效应都会递减。
如果我们追求的仅仅是“钓”到这些大鱼,得到了之后你会失望的。
“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幸福总会降临的,成功也同样:常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希望你们的一切行为服从良心,并用知识去实现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然是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注意,我说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正是由于这种不关注,成功将降临于你!”
——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天道酬勤,至诚通天,躬耕当下,大鱼就在下一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