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那就是能够不与人较真,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
人的一生精力有限,若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那就太累了,不如“抓大放小”,小事糊涂而大事清醒,既显得宽容大度,又能保全自己。
那么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抓大放小”,平衡自己的精力呢?
一、不拘小节,注重大局
在处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上,我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话,那就是:大事小事都精明——少;大事精明小事糊涂——好;大事糊涂小事精明——糟。
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事必躬亲会活得很累。
在我们所熟读的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智慧的象征,但是他治理蜀国事必躬亲,最后活活累死了。
而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讲,不管其工作性质如何,内容多寡,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行为都应注重大局,在很多问题上捋清思路,不能糊涂应对。
在古罗马律法中就有“行政长官不宜过问细节”一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时时面对自己所谓大事和小事,在这些事情上没有必要老是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耗着了。
我们要做到这些,有胸怀,有魄力,豁达而不拘小节,做事从大处着眼,腾出更多的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比与人计较更重要的事。
二、抓大放小,求同存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懂得适时变通,要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抓大放小,求大同存小异,有度量,能容人。
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与你为伍,才会左右逢源,诸事遂愿。
试想,如果我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显微镜生活,对别人总是挑三拣四,放大别人的缺点,恐怕在这个社会中就生活不下去了。
所以说,世事明了于心,有时装装糊涂也是未尝不可的,而且这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大智慧。
如果想让自己以后的路越走越宽,就要多给别人留出余地,别人有了落脚和行走的空间,才会有你的发展之地。
三、留有余地,合作共赢
何为大事?影响全局的事为大事,决定整体的事为大事,范围内的工作之重为大事,也就是说以结果来评价事之大小,而不是以事之大小决定。
为人处世,也是一个道理,凡事要留有余地,留有后路,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遭遇失败。
凡事要留有余地,给别人留余地的同时也是给自己余地,任何事情都不要做绝。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一些竞争而与对手针锋相对,矛盾也许不可避免,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必要非跟别人斗个你死我活,甚至可以化敌为友,合作共赢。
聪明的人总是懂得在危险中保护自己,而愚蠢的人总是喜欢依靠蛮力,耗掉自己全部的精力也要与对手拼出个高下,弄得自己没有回旋的余地。
如果想让自己以后的路越走越宽,就要多给别人留出余地,别人有了落脚和行走的空间,才会有你的发展之地。倘若仗势欺人或者得理不饶人,非要把对方逼到绝路上,那自己离绝路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