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走得很慢的乌龟。一个走得很慢的80后新手老爸,自律生活,与孩子一起长大。点击上方【关注】,红尘俗世,我们一起品味。
今天去图书馆吗?我问儿子。只见他漫不经心地回答:书还没有看完,等看完了再去吧?我说:好的。
以前不会这样,可能是命令的语气:“把图书馆的书整理一下,我们去还书啦”。自从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看到儿子那小嘴的上下开始密密麻麻有一些胡须开始,突然觉得孩子真的长大了。长大了,就需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见,还有一些决定权。
儿子有看书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幼儿园小学开始就有意无意地在家摆上很多书,也有意无意地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可能长时间养成的一种看书的习惯,也可能是大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多的则是给孩子一个有利于读书的环境。图书馆,一个藏了成千上万册书的地方,每一本书都有一个灵魂,而是这里就是一个比人生更加丰富的地方。曾几何时,纸质书已经没有那么受欢迎,而且现代化日益快节奏的生活也很难有大段看书的时间。如果说,有一个地方值得一去再去,我想那就是图书馆。为了方便市民借阅读取,可以办一张图书卡,然后每月可以借20本书,如果没有看完还可以续借两次,这样一来,20本书可以有三个月的时间。看完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我办了两张图书卡,可是自己真正借书看的次数却少之又少。更多的时候,是给孩子借书,特别是给儿子借书。有时候,20本书一个月就看完了。正是如此,我去图书馆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有时候为了借书,有时候为了还书,而更多的是这边还完那边继续借。现在每逢周末,偶尔就会问一句:今天要去图书馆吗?以前得到的都是肯定的回答,去还书在借书。可是自从上了五年级之后,不知道是作业的增多还是读书效率的下降,有些时候几本书要两个月才能读完。是想起去图书馆,孩子总是回答:书还没有看完。
以前也许会说,只有今天有时间,赶紧还书借书,可是孩子大了之后,更多的是给他主动权和决定权。等书看完了再还,或者根据他的意见,什么时候想去图书馆了再去。
孩子慢慢长大,再也无法像看待不懂事的小孩一样那般,做什么事都强制执行,独断专行。而是要多商议,多咨询意见,给孩子决定的权利。现在很多父母都喜欢跟孩子称兄道弟,义结金兰充分给予孩子自主权,也是一种教育的进步。
对于孩子,我不仅要看着他一点点长大,而是有了自主意识之后,还要朋友相待,成为可以交谈的挚友。不替他们霸道的决定,静静的陪伴,远远的看着就好。也许,看着,远远地看着,看着他们走近又走远,从害怕到决绝不回头,然后慢慢走远,就是陪伴最后的归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