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计算过自己阅读一本书最快和最慢的速度是分别多长时间?
可能会有小伙伴说最慢可以无限长,好书值得用一生来品味。试问你品出了什么呢,书的价值真的会与阅读的时间成正比吗?
其实不然,在2020年6月至8月,我因为要备考一个职业资格证书,用了足足3个月将知识体系整本书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看完,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可结果并没有跟我预想的一样掌握了整书内容,第一次模考惨败,我与大部分的知识点见面互不相识。
一直困扰于自己蜗牛般的阅读速度,《快速阅读术》正是我急需的一味良药。
作者印南敦史在书中提到,自己也曾是一个慢阅读者,一页纸要看5分钟,注意力不集中的话得看10分钟,往往看了后面就忘了前面,为了记住内容,不得不再返回头看,阅读效率很低。后来通过以新的阅读理念代替传统的阅读方法,解决了读书慢、读了忘的阅读烦恼,成功做到一年阅读700本书。
要解决阅读速度慢的问题,首先要认清我们为什么会阅读慢。在《快速阅读术》,印南敦史提到很多人阅读速度缓慢是因为处于在“仔细阅读”的魔咒中。很多人误以为不仔细阅读,就无法理解和消化书本知识。其实,阅读的仔细程度与理解知识、记忆效果并不成正比,阅读速度再慢也保证不了能记住所有内容,反而会让读书变成很痛苦。
其次,我们需要反思,读书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我也曾为了认真对待阅读而设置阅读计划,每天规定自己阅读多少页,慢慢地完成计划内的页数成了我开启阅读的目标,任务式阅读,往往会导致我们忘了最初是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作者提到,读书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复制100%的内容,而在于“邂逅”那1%的内容。那1%的内容就是真正对我们带来价值和有帮助的部分。
作者这一观点,让我瞬间清醒。成年人阅读是为了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理解消化让其转变成自己的能力,从而应用于工作、生活,为我们解决问题,只要获取到对自己有价值的那1%,那阅读的目的就达到了,否则就算背诵全书,也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