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拜年,大年初二大部分中国家庭都开始串亲戚了,初二一般是女儿们回娘家的日子。由于今年我破例,大年三十就带着儿子跑到娘家过年,一直待到初二,计划初三再去婆家,所以留给娘家这边串亲戚的时间就相当紧张了。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女儿出嫁,从此娘家就不再是家,成了“亲戚”。我在妈家的这两天,也有好事邻居打趣,或者旁敲侧击,好像根据传统,出嫁的女儿大年是不能在娘家的。我爸我妈我哥都故作不经意的问我是不是跟团团爸闹矛盾了?有什么事情了?今年怎么突然在娘家了。邻居大爷也开我玩笑,说这不是我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应该回婆家,我说,这才是我家,我想回就回。反正是不管他们的眼光和嘀咕,我在我妈家过了个理直气壮的年。
出嫁的女儿,妈妈家这边需要我维持关系串的亲戚也并不算多,妈妈那边的近亲,有我一个舅舅,两个姨,我爸这边一个大伯,一个叔叔。亲戚之间,真是人间百态,我妈对她这几个兄弟姊妹貌似没多深的感情,对他们的一些言行做法极为不满,经常在我面前抱怨唠叨。有些事情,我听了之后,也受到影响,很气愤。实际上,真的聚在一起,我也很少能感受到真正的亲情情分,不过是虚假的客套,还有蝇头小利的算计。不知从何时起,我已经不喜欢去走这样的亲戚了,大概是从姥姥在我大二的时候去世的时候吧。一个老人真的是一个大家庭的主心骨,凝聚力,这个老人走了,一个家似乎从某种程度上就散了。
最终,经过考虑,加之时间也有限,选择了省去麻烦。我姨,我舅他们就选择让我哥将我的“心意”捎带过去的方式,这种方式或许是“懒惰、省事、不尽心”的做法,但在我这几个亲戚眼里或许还会暗自开心,因为他们得了“好处”,又省去不见我儿子,不必给我小孩儿压岁钱的担忧,这么一算,她们赚到了,就堵上她们的嘴,应该不会争纠我的理数。仔细想想,有些亲戚,似乎也就这么回事。这样的亲戚,不走也罢。
叔叔家,带去了礼物,和婶婶说了会儿话。婶婶的儿媳妇各种作,不好好过日子,婶婶被气的不行。我也只能安慰她多保重自己的身体,在农村听多了各种人间不如意,似乎没有看到哪家过得真正幸福,农村里的年轻夫妻,离婚的一抓一大把。想想真的悲哀,这个时代怎么了,现在这个社会,真情如此之难得吗?当然,这不是今天的主题。
唯一真正走的亲戚就是我的大伯,我大伯的故事也可以单独写写的,虽然我爸妈对他有诸多不满意的地方,但我大伯着实是个实在的人。在我上学期间,特别是在市里上高中住校的时候,经常让我去他家,给我做好吃的,买衣服。这份温暖的记忆和恩情我不能忘,所以大伯是我最郑重串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