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时代,现在的孩子们,比我们小时候接触到的讯息更多,更丰富。
辨别真假善恶,是每位父母要教给孩子的第一课。许多时候,这个课程就在家长为人处世间潜移默化被孩子模仿和学习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也有“虎父无犬子”等,谚语,形容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之大。可是,现在的讯息如此丰富,一对沉默寡言的父母,生有开朗活泼的孩子这样的事情也是见惯不怪了。
出现这样的差异,并不真如我们常开玩笑所说的——这孩子一定不是亲生的。
就好比,你的宝贝小时候不懂事时,最崇拜的人是鹿晗,于是有一天,你问孩子,他长大了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会说,想成为鹿晗那样的,但实际,也有可能是鹿晗电影里饰演的某个形象,可能真的鹿晗在他生活里,他也会发现那样没日没夜的工作太辛苦,他并不喜欢。
但眼下,当他对鹿晗着迷时,鹿晗对孩子的影响就大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他会模仿鹿晗与人见面打招呼的礼貌,也会想留他一样的发型。甚至喜欢他的穿衣风格,这些影响都不是在父母那里来的,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这个孩子。
也是家长常说的,孩子有叛逆期,你说什么他都不听,非要来“硬”的。
《叶公好龙》是普遍现象,真正追梦,并坚持自己小时候梦想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也是极少数的,想想我们自己,也很难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或者还依稀有些印象,可是被骨感的现实已击碎的七零八落。
造成这样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我们在不真正了解这个世界时,丰富的社会讯息,迷惑了我们的眼睛。家长和老师,要帮孩子找到正确的,刚好也是他喜欢的东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于是,许多家长在年少时,想做画家,于是给孩子报了绘画班;有音乐梦想的大人,长大后没有实现,给孩子开了钢琴课;觉得自己英文没学好,吃了大亏,于是,孩子的英文学习,就特别上心。这都是人之常情,可是我们没办法问孩子喜不喜欢,因为他没有你的经历,在他这个年纪,他最喜欢的就是动画,和游戏,这是他的天性。他并不懂得,学习这些对他来说有什么用途,或许乖巧一点的孩子,会觉得,听家长的话,会让爸妈开心,于是,就照做了,但真的积极去学习和探索,并以你定好的方向发展下去的孩子,真的少之又少,当他们有了自我意识,叛逆就默默的生了根。
或许,我们该换个思维来想这件事情。
孩子正是因为接触到了更多的讯息,所以,才开始对家长和老师的话进行反思与质疑。正是说明这个孩子非常聪明,也懂得独立思考,事实上,大多数叛逆和调皮的孩子,也确实非常聪明。他们的不局限思维,是很多大人没有的,我们懂得很多“规矩”,会按部就班的做许多事情,因为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不会太吃亏。
但孩子不同,他们单纯,天真灿漫,拥有无限求知欲,所以,他们不明白我们的“规矩”,自然也会对“规矩”产生疑问,但沟通最重要的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即便,他只是一个十几岁甚至几岁的孩子。
如果我们尝试用他喜欢的游戏方式,与他沟通,例如,通过你设立的某样关卡,可以获得他一直想买的某样玩具;
再或者,可以通过完成一件你规定的事情,答应他一个心愿。
这样,如果孩子真的完成了游戏关卡,会建立他基本的自信。如果父母如约履行 了承诺,在孩子心里爸妈也是有诚信的人,他们都能学到。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站在他们的角度与他们沟通,学会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做他的“统治者”是每位父母最明智的选择。
读书也是一样的,读完一本书,要知道他读的怎么样,不是让他写读后感,而是通过游戏提问闯关,了解他读书的状况。同时,也与他一起学习了书中的类容。
阅伴的阅读闯关,出了新攻略,感兴趣的宝贝们,可以看一下APP的首页哦。
教育有很多种,用心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