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08周琳
一、活动对象:初一学生
二、活动过程
(一)暖场大风吹互动游戏,提升专注力
(二)活动导入:
1、交流隧道与日常生活中的关联2、引导观察绘本结构3、介绍绘本作者及创作特点
(三)活动内容:主要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画细节,图与图、人与人之间的关联,结合故事情节聆听孩子们解读分析,不作评价与建议。
1、封面封底、环衬设计与绘本的关联
互动话题:隧道口有个什么样的人?隧道与这个故事有什么样的关系。
2、正文从前,这儿住着一个妹妹和一个哥哥。他们一点儿也不像兄妹,很多地方都不一样。妹妹喜欢呆在家里,静静地读书,无尽地幻想;哥哥爱跟出去和朋友们一起笑呀,叫呀,玩球呀,打闹呀。
互动话题:观察画面背景,人物动态,兄妹的喜好,还结合环衬分析,孩子们下结论:兄妹截然不同的性格,一个喜欢呆在家,一个喜欢往外跑,妹妹较内向,喜欢独处看书,哥哥阳光,喜欢运动。
晚上,哥哥在自己的房间里,睡得很香;妹妹却睡不着,躺在床上,听着夜里的响动。有时,哥哥会爬进妹妹的房间,吓唬她。因为,他知道妹妹怕黑。
互动话题:画面中所有的细节想传递什么?孩子们仔细搜罗图中细节,通过画面巧妙灯光的折射、地面上貌似大灰狼尾巴的绳子、拖鞋、墙面上小红帽的故事,衣橱白色衣尾巴、挂着的红色外套、恶搞的哥哥、被子上打开的书、妹妹害怕的神情,孩子们认为画中出现的事物都是妹妹想象的,她内心充满恐惧,而哥哥睡得特别踏实。
平时,只要凑到一起,他们就一直吵呀,闹呀,没完没了。一天早上,妈妈被吵得实在受不了。“你们一起出去吧!”她说,“试着不吵不闹地玩一次。吃午饭时,再回来。”可是,哥哥不想让妹妹跟着他。
互动话题:哥哥为何有充满敌意的行为?孩子们很快找出了原因,妈妈的行为影响了哥哥。共情体验:体验相互指责的感受。
他们来到一个堆废品的地方。“喂,你老跟着我,干吗?”哥哥不高兴地说道。“我才不想跟你来呢!这儿太吓人了!”妹妹说。“嗨,小不点儿!你怎么什么都害怕呀?!”哥哥说完,就去探险了。
互动话题: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发现画中墙面都有裂痕,也形成了两幅风格各异的图画,这预示兄妹关系不融洽,有隔阂。左边是妹妹的内心世界:墙上有蜘蛛、一只眼、杂乱而阴暗;右边是哥哥的世界:月亮、规则的图形,意味哥哥的内心是充满能量的。地面还有一根管道把兄妹俩分隔开,妹妹背部朝着哥哥,两兄妹无交流,无沟通。
“哎------快过来!”过了一会儿,传来哥哥的喊声。妹妹赶紧走过去。“瞧,这儿有一个洞!”哥哥说,“我们去看看那头是什么。”“别、别进去!”妹妹说,“也许,会碰见巫婆、妖精……或者别的什么……”“胆小鬼!”哥哥打断她的话,“那些都是吓唬小孩玩的。”“可是,我们得回去吃午饭……”
互动话题:妹妹是否走进这个隧道?孩子们有的说会:“因为她想改变!”有的说不会。妹妹说。妹妹不敢进去,只好在外面等待着哥哥。可是,等呀,等呀,一直不见哥哥回来。她急得快要哭出来了。怎么办呢?
她只能跟着爬进洞里去。洞里很黑,很潮湿,很粘,很吓人。
互动话题:孩子们还是心理学家,他们感受到隧道小、短、黑暗,预示妹妹内心黑暗、胸怀窄。
终于到了洞的另一头,妹妹发现自己在一片静静地树林里。哪儿都没有哥哥的影子。小树林很快地变成昏暗的大森林。妹妹的脑子里,出现了大灰狼、巨人、巫婆……她想转身往回走。可是,这不行!她回去了,哥哥万一遇到危险,怎么办?想到这儿,妹妹很害怕,忍不住跑起来。她越跑越快……
互动话题:此时孩子们没有互动,陷入沉思……当下一幅图出现时,孩子们迅速发现各种怪物(预示内心极度恐惧)、一棵葱绿的小树(妹妹)、一根娇弱的树枝撑起一棵奇异的大树、树上的房子(预示妹妹在家中压力大,自己就是一棵小树,大树预示着家,妹妹被压制着长不大,这颗娇弱的心迟早会崩裂)、斧头、一根绳子(与妹妹房间地面上的一样)、一堆火……孩子们重新把绘本翻了一遍,再次感受。
跑啊,跑啊,她再也跑不动了。这时,眼前出现了一片空地。那儿有一个人影,一动也不动,像石头一样。那是哥哥!“哦,不!我来晚了。”妹妹喊起来。
互动话题:一片空地没有生命,在妹妹心中,哥哥是冰冷无情的,没有感情的。她伸出双手,紧紧地搂住又凉又硬的人像,大声地哭起来。慢慢地,人像开始变颜色了,变软了,变热了。接着,一点一点地动起来了。啊!哥哥站在她的面前。
互动话题:妹妹用爱温暖了哥哥,使哥哥僵化的感情得到柔化,兄妹俩站到了同一个圈子里,与上一页形成呼应,兄妹感情升华,发生变化,画面色彩也发生了变化,兄妹面对面相拥着,终于有了情感的交流。
“露丝,我就知道你会来。”哥哥说。他们往回跑,穿过大森林,跑过小树林,钻进洞里,又钻出来。两个人一直在一起。回到家,妈妈正在摆餐具。“你们回来啦!”她说,“两个人不吵架了?看来,玩得不错啊!”露丝朝着哥哥,抿着嘴笑了。杰克看着妹妹,也会心地笑了。互动话题:此时此刻隧道象征什么?
三、活动总结:1、故事讲述的是兄妹情,为何以隧道为题?2、日常生活中是否有遇到交往障碍?
四、活动复盘:孩子们对绘本的解读能力特别强,也辐射了每一个家庭注入的家庭理念,在他们心目中生根发芽。日常生活中,其实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们,用一颗同理心陪伴,特别是二孩家庭,更应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学会用爱包容,逐步融入社会、学校这个大家庭!
“隧道”就是一个沟通的通道,在今后的成长中,许多隔阂是可以通过沟通消除的,面对亲情、友情、爱情,不要犹豫,积极面对,就会享受到穿越“隧道”后的美妙情感。
五、不足之处1、准备不充分,切入点找的不精准。2、故事高潮部分可以添加轻音乐,让孩子体会维系感情的不易。